GDP排名躍升 因貧富差距無感?財長提解方:3大方向、12措施

分享:

要聞中心/綜合報導

財政部長莊翠雲13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減少貧富差距專案報告,財政部提出三大方向、12項措施縮小貧富差距。同時,中央銀行最新報告指出,台灣所得分配在主要經濟體中屬偏低水準,長期維持在國際警戒線之下,政府透過社會福利移轉與租稅制度對改善所得分配發揮明顯效果。

莊翠雲。(資料照/中天新聞)
莊翠雲。(資料照/中天新聞)

財政部第一個方向為「建置合理稅制」,包括擴大稅基,如實施房地合一、房地合一2.0,將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基本稅額,以及實施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此外,實施房屋稅2.0(俗稱囤房稅2.0)抑制囤房,合理調整免稅額、扣除額及課稅級距金額,減輕薪資所得、育兒、高齡及身障家庭的租稅負擔。財政部也調高小規模營業人起徵點,將銷售貨物起徵點從8萬提高到10萬、銷售勞務起徵點從4萬提高到5萬,並加強查稅。

第二個方向是「協助弱勢,縮小所得差距」,財政部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及回饋金照顧弱勢,協助籌措長照與住宅基金財源。截至今年10月底,已撥入長照基金金額達6255億元、住宅基金金額240億元。同時提供國有不動產興建社會住宅及長照設施,延長大宗物資營業稅、貨物稅,降低貨物膨脹對弱勢衝擊,並減徵節能家電、汽機車等一般民生用品貨物稅。

財政部第三個方向為鼓勵企業聘僱青年、高齡者及加薪。中小企業增僱2人以上的24歲以下或65歲以上國內員工,支付薪資金額的200%限度內,可從企業的所得額中減除;若幫員工加薪,可在員工薪資的175%之內自加薪年度所得額扣除。

央行報告顯示,2006年至2024年間,最高所得20%家庭的所得成長29%,略高於最低20%家庭的26.2%,導致整體家戶所得差距倍數由6.01倍微升至6.14倍。但若以「每人」計算,5等分位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則由4.18倍降至3.92倍,顯示不均度實際呈現下降。

從Gini係數觀察,台灣長期維持在國際警戒線0.4以下。2024年台灣每人Gini係數為0.277,遠低於中國大陸及美國的0.47、新加坡0.44、英國0.33與南韓0.32,顯示台灣的社會安全網與財政移轉機制對維持中產結構發揮關鍵作用。

央行表示,以2024年為例,若未計入政府移轉收支,每戶5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為7.38倍;計入後降至6.14倍,顯示財政政策的再分配功能確實縮小貧富差距。央行認為,貨幣政策對所得分配的影響複雜且不易認定,維持物價穩定、金融穩定,以及善用其他職能,如提升金融包容性、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等,可協助減緩所得不均。

央行進一步指出,採取財政政策如租稅措施及公共移轉支出,以及結構性政策如教育政策、勞動市場政策等,可能更為直接且有效。政府若能提高最低工資並增加移轉支出,將社福資源合理分配予低所得家庭,且強化租稅的重分配效果,均有助改善家庭所得差距。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