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溫差大該怎麼預防腦中風?醫教你治療「三部曲」遠離危機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每年10/29為「世界中風日」,時值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是「腦血管疾病」的好發時期。(圖/photoAC)

每年10/29為「世界中風日」,時值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是「腦血管疾病」的好發時期,急性腦中風發生機率大幅上升,腦中風病患人數也正節節升高。急性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嚴重的中風不僅造成民眾生命上的威脅,更是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失能,對家庭及經濟帶來無法估算的影響。因此中風治療的三部曲更顯重要,而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也為大家說明中風治療三部曲如下:

第一部曲:早期辨認中風初期徵兆

邱詡懷醫師說明,急性腦中風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及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梗塞,因為血栓導致腦部血管堵塞時,會依照受損的腦區產生不同的症狀,例如肢體無力、說話不清、面部不對稱、步態不穩等等症狀,建議民眾以「微笑、舉手、說你好」來做中風的初步評估口訣,分別代表確認是否面部不對稱,是否有半邊肢體無力、是否有說話不清的症狀,如果有出現一項以上即需要立刻就醫。

第二部曲:及時送醫緊急中風治療

邱詡懷醫師表示,目前缺血性腦中風的急性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疾病的預後,大大減少中風的嚴重程度以及後續的失能,其治療包含在黃金三小時內的血栓溶解劑及依照相關檢查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的是否進行動脈內取栓術,但由於在腦中風發生當下腦細胞已經開始受損,在越快的速度送醫、越快接受治療才可以挽救更多的腦組織,避免失能的發生。

第三部曲:中風後續復健回復生活功能

邱詡懷醫師進一步說明,腦中風發生後經過良好完善的治療,通常在一至兩週會逐漸穩定,後續以藥物長期控制,避免再次中風的發生,而中風後導致的肢體無力、平衡失調、吞嚥困難、構音不全等等症狀,則是在中風後三到六個月逐漸進步,主要需要長期穩定的復健,慢慢恢復功能,除了標準的中風復健治療,一些輔助性的治療例如,中醫針灸評估及經顱磁刺激治療等等也能達到加成的作用。

邱詡懷強調,中風三部曲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復健,這三個「早期」能夠大大減少中風帶來的傷害,並呼籲民眾時刻注意「微笑、舉手、說你好」的中風初步評估口訣以及「三個早期」,共同邁向健康的生活。

  • 資料來源: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