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還是川普?陸專家投書美媒:兩者「異曲同工」 北京保持謹慎態度

分享:
0:00
volume_up

美國總統大選季牽動全球目光,川普和賀錦麗誰能入主白宮,對於許多國家或意味著截然不同的前景。不過, 「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1日刊文指出,中國大陸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卻與別國有所不同。

對於賀錦麗和川普誰會入主白宮的問題,中國大陸的看法與別國有所不同。(示意圖/新華社)

文章指出,川普在首個任期對北京採取了更具對抗性的態度,視中國大陸為戰略競爭對手甚至威脅,而非以往的貿易夥伴。拜登政府強化並擴大了這一轉變,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對中態度上似乎達成了共識,即必須視中國大陸為主要對手。對於中國大陸的觀察家來說,這兩大政黨並未給美國和世界提供其他方案,而是反映出近年來因美國國內政治擔憂出現的一種對華總體方針。因此,大多數中國大陸的觀察家預估美國對華政策不會有重大變化,但他們正試圖了解當前有哪些思維可能最終佔據白宮的主導地位。

文章指出,無論是川普的「美國優先」口號,或是拜登的「中產階級外交政策」口號,都生動地體現了美國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的密切關係。川普上任後,美國嚴重兩極化的政治氣候影響了他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 「美國優先」的方針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回應美國選民對全球化和移民的擔憂,其結果就是川普政府提高貿易壁壘,限制移民,有限地參與國際組織,優先考慮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

2019年6月29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左)在G20國集團峰會上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握手。(資料照/美聯社)

然而拜登政府也明確表示,其外交政策決定旨在符合國內選民的利益,而普通美國人的成功也具有國際意義。因此,拜登的外交政策與川普有著相似的政治考量,旨在重新平衡國內產業政策和國際經濟規則,以促進國內利益。美國的一些問題本身既有國內問題,也有國外問題。移民的持續湧入不僅是美國繁榮的動力,也影響美國的邊境安全以及與外界的關係。川普執政以來,美國芬太尼危機需要與中國大陸合作,中國大陸也積極回應,但美國國會議員仍然將芬太尼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的問題歸咎於中國大陸。

近年來,美國外交政策的另一特點是,中國大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視。儘管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也令美國在歐洲和中東面臨持續挑戰,但中國大陸毋庸置疑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中之重,許多美國的戰略家呼籲白宮需加快轉向亞洲,彌補政策缺乏連續性的不足。

對華政策的重要性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已經顯而易見,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在競相發表最激進的言論,對北京採取強硬態度並限制其在全球的影響力。這也體現了美國對華爭論的另一個特點:在當前美國政治背景下,傳統的「鴿派」和「鷹派」二元論無法體現美國對華認知的複雜性。鑑於兩黨就中國大陸構成重大挑戰達成廣泛共識,審視這一總體觀點中出現的一系列政策觀點更有意義。

美聯社
近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公開力挺賀錦麗參選。(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對華戰略分為三派

一是新冷戰派。這一陣營的人認為,美中競爭是一場零和遊戲,華盛頓和北京正在進行冷戰,需要美國採取更具侵略性的策略。

二是競爭管理派。與新冷戰派相反,這一陣營的人認為,美中競爭不是零和遊戲,因此,制定與中國大陸共存的戰略至關重要,與中國大陸的競爭是「一個需要管理的條件,而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認為華盛頓對中國大陸的最佳做法是通過競爭領先,然後提出合作。

三是共存派。這一陣營同其他陣營一樣不喜歡中國大陸的政治體系及其全球影響力,但他們更擔心競爭可能演變成對抗,因此反對與中國大陸發動危險的冷戰,而需要減少戰爭風險,並在氣候變遷和公共衛生等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合作。

儘管觀點有分歧,但這三個學派都認為中國大陸對美國構成了重大挑戰,也認為美國對華政策需要在兩黨基礎上才能成功。然而,對於這三派的觀點如何取捨,白宮尚未形成一個普遍的共識。

美國兩黨對華政策殊途同歸

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國大陸對於美國兩黨的評估也同樣存在著不確定性。過去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保持著一定彈性,即儘管採取懲罰性關稅等措施,但仍然對貿易談判持開放態度,並在技術競爭和台灣等棘手問題上表現出妥協的意願。更重要的是,「美國優先」的政策也意味著華盛頓對於和其他國家協調對華政策的作為有限,導致川普政府未能建立和領導一個強有力的多邊戰線來對抗中國大陸。因此,有許多中國大陸的評論家認為,川普主要感興趣的是商業利益和與中國大陸達成協議。而在川普總統首個任期結束時,許多美國人認為川普時代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是失敗的。

將代表共和黨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圖/美聯社)

儘管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之間存在各種假定的差異,但在中國大陸問題上,拜登政府與其前政府表現出了明顯的連續性,表現在拜登透過更系統化和多邊的方法鞏固了川普時代政策的整體敵對方向,拜登政府稱之為「投資、結盟和競爭」。拜登在2021年2月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稱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並與美國國會密切合作,實施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和產業政策,旨在讓美國更具競爭力、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為了更好地在先進技術上進行競爭,拜登政府也尋求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對中國大陸綠色科技產品徵收新關稅,以及更協調的國際努力,例如Chip 4聯盟——日本、韓國、台灣和美國之間的半導體合作關係。

在亞太地區,拜登政府加強了在台灣海峽和南海的軍事存在,並為美國的亞洲安全聯盟增添了地區經濟層面。拜登還召集七國集團領導人推動「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議和「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這兩項倡議都旨在回應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西方答案。在烏克蘭戰爭期間中國大陸與俄羅斯關係不斷加強的推動下,拜登政府對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中國公司實施了制裁。華盛頓也為與中國大陸的競爭賦予了新的意識形態層面——政府稱之為「民主與專制」——以努力建立一個對抗北京的大聯盟。

儘管與中國大陸競爭激烈,拜登政府仍保持定期的高層溝通管道,並持續探討合作領域。在強調中國大陸政治影響力的同時,拜登團隊也已採取措施去政治化並恢復雙邊學術和社會交流,例如終止川普政府的「中國大陸倡議」——這是一項有爭議的、針對與中國大陸有接觸的美國研究人員進行打壓的行動。拜登也於2022年11月在印尼峇裡島和2023年11月在舊金山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直接會晤,兩國領導人承諾保持穩定健康的雙邊關係。

2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圖/美聯社)

北京對於美國未來對華政策不抱幻想

文章指出,對於美國能否在未來十年內改變對華政策方向,中國大陸不抱任何幻想。中國大陸的戰略專家認為,考慮到美國的民調和華盛頓兩黨對中國大陸的共識,無論是賀錦麗還是川普在2024年11月當選,華盛頓對北京的態度都將繼續優先考慮戰略競爭甚至遏制,而合作與交流將退居二線。

新的川普政府幾乎肯定會對中國大陸採取更激進的貿易政策,例如川普已提議對中國大陸製造的所有商品徵收60%的關稅,並撤銷中國大陸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不過,川普也可能會決定與北京就消費品、能源和技術達成雙邊協議,也可能試圖利用台灣問題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以在其他領域獲得影響力,例如提出限制台灣的挑釁行為,以換取北京在貿易問題上的妥協。但中國大陸不太可能同意這樣的協議,川普的外交政策顧問也可能會反對。由於川普普遍偏愛雙邊外交而不是多邊主義,他動員盟友和夥伴反對中國大陸的能力也可能較差,且可能尋求與中國大陸戰略夥伴俄羅斯達成單獨的和解。

就賀錦麗政府而言,若保留拜登政府的大部分做法,可能會加劇與北京的戰略競爭,並鞏固拜登建立西方和亞洲國家聯盟以制衡中國大陸的努力。與川普武斷且變化無常的決策相比,這些策略可能會更有組織性和可預測性。 

將代表民主黨競選美國總統的副總統賀錦麗。(圖/美聯社)

但總體而言,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川普新政府和賀錦麗政府的對華政策很可能在戰略上是一致的。身為總統,兩位候選人都會為中國大陸帶來挑戰和不利,而且他們似乎都不太可能希望發生重大軍事衝突,或切斷所有經濟和社會聯繫。因此,北京對這兩位候選人不太可能有明確的偏好。此外,中國大陸有強烈的動機與美國保持穩定的關係,避免對抗或重大干擾。鑑於選舉和中美關係的政治敏感性,中國大陸的任何干預行動都可能適得其反。

北京對於下任美國總統持謹慎態度

文章指出,與華盛頓一樣,北京2024年的首要擔憂是其國內局勢。與美國的政治兩極化和動盪的選舉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共的領導下,中國大陸似乎政治穩定、社會凝聚力強。7月中旬,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2024年上半年經濟成長低於預期的情況下,對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給予正面評價,並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大陸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為了平衡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北京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制度建設,特別是加強中共的領導和嚴明黨紀。

中共三中全會作出的「決定」提到「加快發展戰略威懾力量」。(圖/新華社)

文章分析,一方面,北京意識到維持經濟成長對於國內穩定至關重要,並採取漸進措施加強對外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在這方面,它認為與美國和西方對抗沒有任何好處。另一方面,北京不遺餘力地防範西方特別是美國在中國大陸境內破壞其權威和合法性的企圖,也不會為了經濟利益而犧牲政治原則和國家安全。

儘管尋求與華盛頓的穩定,北京也一直在為雙邊關係日益動盪做好準備,並堅決抵制美國干涉其內政,特別是在香港、台灣、西藏、新疆和人權等議題上,強調「台灣問題」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鑑於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大致相似,北京正在以非常謹慎而不失希望地為美國大選的結果做準備。

據「外交家」網站,該文章第一作者王緝思為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