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質疑,台電連年虧損的原因是因為花大成本購買綠電,讓「綠友友」中飽私囊,引發社會熱議。對此,經濟部29日透過臉書發文強調,台電虧損的主因在於「燃料成本高漲」,而非「購買綠電」。

電價費率審議會28日登場,經濟部於會後召開記者會表示,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漲,但台電虧損主因仍遭各界熱議,特別是花大錢購買高成本的綠電引發質疑。
經濟部表示,慎重面對電價對台灣物價的影響,電價審議會決議2025上半年電價不調整,又有人在討論台電虧損的原因。
經濟部用2大重點再次澄清說明:「購買綠電非台電虧損主因」。
經濟部指出,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暴漲,台電近3年吸收成本高達6000億,燃料大漲才是虧損主因。
經濟部說,至於綠能購電成本,僅占台電總支出約一成,且因國際淨零需求,未來大型光電及離岸風電業者,將會有更多綠電直接賣給企業,外購綠電成長將趨緩。
經濟部指出,第二是「核電不是台灣能源解方」。
經濟部說,「即使核電占比高,遇到2023全球燃料價格暴漲的情況,同樣會造成台電成本壓力」。
經濟部以2015年台灣能源結構來看,「即使在當年核能發電占比16%、火力發電占比78%的情況下,若以2023年燃料價格的水準計算,售電成本也會提升至近4元/度,與目前售電成本相當,台電成本壓力一樣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