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重症命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ARDS專家團隊成功逆轉病情

分享:

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張小姐今年46歲,有高血壓以及慢性腎病變,十年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是新冠肺炎重症高危險族群,今年5月確診後,病情急轉直下,並且被診斷出罹患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命懸一線。轉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負壓隔離加護病房,中國附醫緊急啟用葉克膜暫時替代張小姐肺部功能,並組成跨科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團隊全力搶救,使用中國附醫智慧醫療系統輔助,ARDS專家團隊成功大逆轉病情,張小姐住院35天後康復出院。

智慧醫療系統輔助降低重症死亡率

中國附醫附設胸腔內科暨重症系陳韋成主治醫師說,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是一種快速進展的廣泛性肺泡損傷伴隨嚴重低血氧,在重症醫學界是屬於跨科別的症候群,常見的原因有各種肺炎、敗血症、肺挫傷、胰臟炎等因素,病人因為呼吸衰竭以及多重器官衰竭住進加護病房,經常耗費巨大的醫護人力及醫療資源。

COVID-19 疫情席捲全球,新冠病毒重症比率約5%,重症病患經常伴隨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截至今年九月,疫情已造成全球654多萬人死亡。陳韋成醫師進一步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是相當棘手的併發症,文獻顯示,即使呼吸治療技術在現代醫學已大幅改善,嚴重ARDS死亡率仍高達88%。多數ARDS病人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以維持生命,過程中需要即時診斷,和一系列治療來改善預後,而「肺保護通氣(LPV)」為目前最有實證的治療策略。

陳韋成醫師說明,國內外臨床研究指出其落實率普遍不佳,主要是跨科照護團隊介入治療的時間點經常無法精準整合;中國附醫胸腔內科暨重症系主治醫師群邀請組成跨科「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團隊」,除了結合心臟外科醫師和急診醫師、護理部、呼吸治療科、體循師、藥劑師、營養師等各科醫事專家,最值得重視的,是結合智慧醫療系統資訊專才,透過自2021 年引進微軟的Power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將ARDS病人醫療資訊數據導入視覺化並改良整合,以系統輔助即時運算大數據,協助醫療團隊判斷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病人,給予個別差異的治療策略,接受此治療模式的ARDS重症病患,大多能因此評估落實以及精確治療,成功翻轉病情。

中國附醫ARDS團隊成果亮麗 獲國際醫學龍頭期刊發表分享

中國附醫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團隊,運用智慧醫療系統改良介面,幫助跨領域團隊能即時以視覺化儀表版(Dash Board)全面掌握病人數據,成功治癒病程變化快速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其優異的臨床照護表現,獲得國際龍頭急重症醫學權威期刊「重症照護(Critical care)」的高度重視,相關臨床成效專文發表於今(2022)年8月分享成果(Using real‑time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data‑driven decision support to achieve lung protective strategy: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