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喜歡吃海鮮,但若吃不完留到隔天,千萬別貪圖方便用微波爐加熱!專家指出,由於微波爐的原理是透過微波的電波,讓食物中水分子震動摩擦生熱,因此海鮮類食物在微波爐中加熱不僅容易破壞口感與風味,還可能讓整個廚房、甚至整間屋子充滿難以揮散的「腥臭味」。台灣電力公司也證實,帶殼、膜、皮的食物不能微波。

外媒《The Takeout》報導,海鮮的美味仰賴細緻、溫和的加熱過程,而微波爐加熱方式不均勻、熱能過強,常使細嫩的蛋白質瞬間過熟。像是蝦子會變得又硬又韌、魚肉乾柴、干貝則會嚼不爛,原本鮮甜的滋味也會消失。即便時間控制得當,仍可能因為高溫使氣味分子迅速揮發,導致魚腥味久久不散。
專家解釋,微波爐的加熱方式屬於直接高熱,對於薄片或小份量的海鮮尤其「殺傷力」強。相較之下,使用瓦斯爐或烤箱以低溫慢熱的方式,才能讓海鮮在不「二次烹調」的情況下回溫至適口溫度。若採烤箱加熱,建議用鋁箔紙包裹並加入少量高湯、白酒或清水,可鎖住水分;用平底鍋加熱時,則應使用小火並加蓋,避免水分蒸發。
若實在時間有限、不得不使用微波爐,專家建議可調低功率、縮短加熱時間,雖能略減傷害,但口感與香氣仍難以與正確加熱方式相比。
此外,微波海鮮的另一大隱憂是「氣味污染」。當海鮮被迅速加熱時,其中的化合物會被強烈釋放,造成濃烈腥味;不同於餐廳設有排風設備,家中或辦公室環境往往通風不良,使氣味久久不散。
對此,台電也提醒,並非任何食物都能微波加熱,大家一定要特別記得一個原則「帶殼/膜/皮的食物不能微波」,像是螃蟹、蝦子、雞蛋、香腸、栗子,以及帶皮水果番茄、葡萄、整顆的蘋果等等,會讓水蒸氣無法散出,進而導致食材承受不住爆裂開來。(CTW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