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點心」的秘密 聰明選擇、安心吃

分享:
0:00
volume_up

「點心」是陪伴所有人成長的好朋友,更是上班、上課時解飢的最棒選擇。不過,隨著食品越來越繁複的加工過程,你是否開始對於食品不再有信心,更認為「點心」一定不健康嗎?以推動現代化飲食教育為核心價值的「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推出一系列以科學為根基的「良食脈動」食育講座,讓家長與老師能學到正確的食品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並與孩子們分享。 [caption id="attachment_858057" align="alignnone" width="3570"]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良食脈動系列講座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提供)[/caption] 3月7日第七場良食脈動,以點心為起點,所規劃的「超級點心學」主題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首任全球大使羅揚銘博士表示,食品可分成高風險與低風險兩種,以小孩自製餅乾為例,低風險的食品需要受到的管控較少,餅乾水活性低不易生長病原菌,即使是小孩在家中自製,仍屬風險低的食品,不需要太多規範控制;而高風險的食品,如必須滅菌的罐頭,則就需要非常嚴格的法規來控管製程。以食品風險程度作為管理方法的依據,也可以讓自己的飲食選擇多樣化,同性質的食物無須一直攝取,這樣做可以攝取更多不同來源的營養素,也降低攝取物質累積的風險。   而經常購買麵包作為孩子點心或早餐的父母是否曾想過,麵包的軟硬度差別來自麵團還是製作手法?不同酵母菌將為麵包帶來了那些神奇變化?輔仁大學前黃瑞美副教授現場分享的主題為「烘焙食品的黑盒子」,解析了多個常見的烘焙知識,讓觀眾了解到烘焙產品的原料與製作的前因後果,未來在生活上能夠更從容面對各種迷思疑惑。   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時欣則以米為開始,分享「穀色穀香的沖泡飲」,並教導觀眾如何利用標示來分辨穀類產品的成分,以全穀粉來說,其全穀成分必須占配方的51%以上,才能稱為全穀。若未達到此比例,則只能宣稱「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原料製作」。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表示,社會上對於食品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只有了解食物的原料、加工過程,具備判斷與選擇的能力,每場良食脈動講座的專題影片及知識問答,全部都收錄在灃食教育基金會的網頁中,希望藉由資訊分享,為民眾的飲食知識加分,也為台灣的飲食教育貢獻一份心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