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倒數!政治立場不同家人冷戰 專家給「3點建議」修復關係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選舉只是一時,家人則永遠是家人。」這場選戰讓很不同政治立場的朋友、家人,出現爭執、摩擦,解除社群媒體朋友,甚至冷戰。台灣的情況,和美國2016年選戰後分裂情勢有些許類似之處,包含美國心理學會執行副主任Lynn Bufka等專家在選後紛紛提出建議,快來借鏡如何修復彼此的關係。

由於支持不同候選人、政黨和理念,常讓人以為我們其實不了解自己的家人。(示意圖/常春月刊)

深愛的人不同立場 你不了解他了?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Lynn Bufka表示,由於支持不同候選人、政黨和理念,常讓人以為我們其實不了解自己的家人,至少非原本以為的那個人。例如,2016美國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川普陷入性騷擾疑雲,川普粉被認為是替性騷擾辯護,甚至諒解這種行為,而反對川普就是譴責性暴力。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學會分會主席、家庭治療師Jenn Matheson對此則指出,這種指控只會讓衝突加劇,不同陣營的人,應該以談話來了解彼此的觀點,「這非關對與錯,更不是替不同候選人的支持者,擅自預設他人內心想法。」Lynn Bufka則強調,候選人不代表支持者的人格,更不代表他們就是愚蠢、邪惡、骯髒、可悲的。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教授Geoffrey Greif在《Psychology today》表示,有時候選人說的話、行為,很難動搖選民的看法,若候選人在別的政策上更獲得支持者認同。Lynn Bufka也認為,「支持川普的人,或許也厭惡他的女性歧視,甚至譴責性暴力,只是相較對他們的重要性,他們更支持川普陣營在其他政策的立場。」必須先釐清你不同意的觀點,究竟是討厭這種歧視言論,還是厭惡擁護這種言論的人能可競選總統,那是兩件事。

總統大選倒數!(示意圖/中天電視)

治療師補充,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因此必須先釐清不同意見歧異的地方在哪。例如支持希拉蕊是因為渴望首任女總統,或者支持川普是希望政界以外力量帶領國家?這種認識只有在家庭成員坐下來,不要試圖說服對方,進行開放、坦白的討論時才能獲得,了解彼此感受、為什麼支持。

「開放討論說的容易,坐起來很難。」治療師坦承,家人比較容易人身攻擊,討論無法深入核心。因此,Lynn Bufka和Jenn Matheson建議:

  1. 在你還沒準備好前,別和其他人討論,例如下班後、飢餓、疲憊和心情不好的時候,容易失去耐心理解。
  2. 注意肢體語言,別過度激烈或輕蔑。
  3. 家長應避免訴諸權威,與其在意投給誰,更好的教育是「研讀了哪些資料、研究」,進而判斷最好的選擇。

Geoffrey Greif教授則補充,有些話題已知太過敏感,就別先捅馬蜂窩,在與不可能改變立場的人討論時,別預先假設別人的想法,傾聽永遠是最重要的。

選舉只是一時,家人永遠是家人。(示意圖/資料庫)

選舉只是一時 家人永遠是家人

終究選舉只是一時的,明尼蘇達大學婚姻與家庭治療主任William Doherty告訴《華爾街日報》,選舉過後就讓喧擾過去了,生活總是要繼續。Lynn Bufka也說,選舉有輸有贏,但家人則永遠是家人,尤其無論誰當選,對於當下生活的影響都是有限的。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