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俊毅/台北報導
「2023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14日至1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一館舉行,中科院研製多年的多款短中程飛彈也在展覽中亮相,其中就包括「銳鳶二型」偵蒐無人機、「巡飛彈二型」無人機、騰雲二型無人機,讓國人和軍事迷大飽眼福。
此次國防館亮點,無人機裝備共展出11款,與以往不同的是,分別是首次對外公開的「巡飛彈2型」無人機、小幅度研改的「銳鳶2型」無人機、劍翔反輻射無人機(衛星定位攻擊、目標影像攻擊)、研改後的近程戰術無人機;另外,也有新型步槍「XT-112」、偵蒐戰術輪車、新式勇鷹高教機模擬器。
騰雲二型無人機
此次騰雲無人機佔據了「國防館」空間的中心位置,讓這款在2019年台北航太展也曾亮相的機型,再度獲得國人的矚目。雖然外界以「騰雲二型」稱呼這架展示的無人機,但中科院的官方說明仍是以「騰雲無人機」介紹。
「騰雲二型」具備衛星導控的中高度、長滯空、多酬載等特性,在發動機採用與MQ-9無人機相同的TPE331型渦槳發動機後,酬載彈藥也有所提升,未來同樣可掛載火箭彈、天劍飛彈,達到偵打一體的目標。空軍規畫,MQ-9B主要負責高空偵察任務,騰雲II則負責中低空任務。
中科院航空所長齊立平說,包含衛星導控、電子偵蒐模組、合成孔徑雷達,攜掛的可見光、紅外線偵搜都已開發完畢,同時騰雲無人機還配備多三重飛控導航的複連設計,也就是一旦飛行系統失效,就會啟動備援設計,目前騰雲無人機已經完成研發測評,目前和空軍正在進行最後階段的作戰測評。
齊立平強調,騰雲無人機除了動力系統是跟MQ-9B相同之外,全機其他零組件部分都在國內生產,所以國產化、自製率非常高,有助於奠定國造無人機的發展。
至於騰雲無人機是否有「察打一體」能力?齊立平說,有預留一些派龍架、掛載點還有管路設計,所以中科院也在同步發展適合發展配備於騰雲無人機的武裝攻擊型。
齊立平強調,無人機所使用的武器在重量與氣動外型和戰機所使用的不同,因此要另外開發,且「是另外的計畫正在進行」。
「銳鳶二型」無人機
至於「銳鳶二型」無人機,中科院於現場放置的看板介紹,它是一款遠具長航時海搜無人機,結合人工智慧,達成高效能海域情監偵任務,裝載光學/紅外線偵搜設備、海搜雷達、船舶辨識系統等。
由於中科院3月曾邀媒體參訪無人機研發進程及部分成果,當時就曾對外公開「銳鳶二型」無人機,但與本次台北航太展所展出的「銳鳶二型」無人機外型相較,可以看出機體後段加大,進氣口造型也有所變化。偵蒐設備亦換裝為多功能海搜雷達、紅外線熱像儀(EO/IR),並增加抗干擾電戰能量。
齊立平說明,這次「銳鳶二型」升級改款,無人機性能有顯著增加,其導控距離可以偵蒐海面上特定目標,同時具有短場起降,還有自動起降的能力。
齊立平解釋,目前銳鳶2型仍持續在精進相關諸元,包括散熱、不同型號的引擎設計等項目,但相較上一代導控距離150公里,銳鳶2型則大幅成長至300公里、滯空時間長達16小時,未來在搭配衛星導控後,能飛得更長更遠,即將進入作戰測評。
巡飛彈二型
在巡飛彈無人機(又稱自殺無人機、遊蕩彈藥,正式名稱未定)區分為1型及2型,2型則是首次對外公開。
綜合軍方資料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所長齊立平的說明,1型導控距離大於10公里、滯空時間15分鐘以上,可酬載紅外線熱像儀(EO/IR)裝備且具高爆彈頭,可由單兵攜行使用的精準打擊武器,用於攻擊高價值與高威脅的人、車等目標;巡飛彈如可飛行大型手榴彈,儘管在戰場欲渡海截擊有難度,但在近岸區域的近海攻擊相當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型與二型最大差異,是從單兵攜型改為車載系統更具便利性。中科院航空研究所長所長齊立平:「一型是屬於單兵攻擊的,攻擊可能是以單兵目標,戰車甲車(二型)但是它的高爆彈藥,具有穿透還有擴大戰火能力,彈藥攜行量可能是它(一型)的超過十倍以上。」
採多聯裝(現場展出為車載三聯裝)群攻,且發射箱可持續疊加,並安裝在艦艇或車輛,並依據儎台不同進行設計,擁有日夜間攻擊功能,齊立平說明,發射載具可人員操作也能自動攻擊,而機翼能折疊以方便收納,同時配備高爆彈藥、結合多種打擊方式,包括影像紅外線及微波巡標器,動力來源可使用汽油、油電,且GPS導控為軍用等級,但齊立平也坦言,該款無人機目前仍在開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