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的最新研究指出,癌症與阿茲海默症可能存在「反向關聯」,即癌症風險較高者,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反而較低,而帶有阿茲海默症基因特質者,也可能對某些癌症具有保護作用。

張家銘指出,該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Neurobiology of Disease》,內容顯示癌症與失智症並非無關,而是分別代表細胞走向「過度增生」與「過度退化」的兩端現象。他解釋,癌症源於細胞生長訊號過強,阿茲海默症則與細胞生存力過弱有關,其中如Wnt訊號與p53基因的失衡,均是導致兩者發生的潛在機制。
他進一步指出,包括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白血病與口腔癌等癌症,其基因風險與阿茲海默症呈現相反趨勢,顯示身體狀態可能傾向其中一方,但不會同時發生。
張家銘強調,生活習慣是決定身體走向「增生」還是「退化」的方向盤。他指出,良好的睡眠有助調節大腦退化速度,正確飲食能影響細胞生長訊號,而規律運動則有助維持健康的能量代謝模式。這些生活因素,都可幫助人體維持在兩極之間的「細胞平衡帶」。

針對女性健康,他提及乳癌與失智的反向關聯尤為明顯,認為雌激素在大腦與乳房間扮演雙向調控角色。女性若進入更年期後出現腦霧、情緒不穩、失眠等狀況,應重視荷爾蒙變化對大腦的影響,建議透過睡眠充足、攝取天然雌激素來源、運動與飲食調整維持荷爾蒙平衡。
此外,他也強調腸道健康與大腦狀態密切相關,指出腸胃功能變化如脹氣、排便不順、食慾改變等,都可能預示腦部退化風險。腸道炎症與免疫訊號可透過腸腦軸影響認知功能,因此他呼籲重視腸胃不適,作為預防失智的警訊之一。
張家銘總結表示,雖然癌症與阿茲海默症基因風險可能互相抵銷,但真正能掌握健康的,仍是日常生活的選擇。他提醒,睡好、吃對、動夠、顧腸道、穩荷爾蒙,是避免身體走向疾病兩端的有效策略。他強調:「健康,不在基因的單行道,而在生活的迴旋處。」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癌症、失智不會同時發生?醫揭研究:生活習慣是關鍵分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