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宜潔/綜合報導
一般人若臉部疼痛,多半會以為是牙齒問題,不過台中一名85歲嬤日前右臉劇疼好幾天,吃了很多藥又掛號牙科都無解,隨後才決定前往大醫院神經科檢查。不料,醫生原先初判為右側三叉神經痛,直到再次察覺患者臉部狀況異常後,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MRI)診斷才發現,阿嬤是因「腦幹腫瘤」壓迫三叉神經導致疼痛,所幸腫瘤為良性,在考量患者歲數已高不動刀的情況下,以加強藥物治療方式也終於讓她脫離險境。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子敬分享,引發三叉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腦血管硬化、腦中風、頭部外傷後遺症等,不過也有其他比較少見,但危險程度較高的情況,像是腦瘤或血管瘤壓迫所致。據悉,典型的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神經疼痛症,為臉部三叉神經所支配的範圍內,出現一種反覆陣發性抽痛。
根據資料統計,每年平均約8000人中會出現1人罹患三叉神經痛,且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病,此外,非典型的三叉神經痛,可能會以持續性疼痛來表現,其嚴重程度從悶痛到劇烈疼痛都有,但值得注意的是,因這種疼痛部位和型態,經常類似一般蛀牙引起的牙痛,因此恐造成患者混淆,將此病狀誤會成單純牙痛或臉痛,事後也僅服用止痛藥或求助牙醫,導致延誤治療。
至於臨床上,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及手術2種,醫生透露典型疼痛的患者,至少有8成以上可經由藥物治療獲得良好控制,但若藥物效果不佳時,就需考慮是否為非典型三叉神經痛,再進一步透過核磁共振等精密檢查釐清病狀。
最後,林子敬醫師也提醒,急性臉部疼痛和三叉神經痛,即便類似但仍有某些程度上的不同,若患者有不尋常的牙痛或臉痛情況,尤其看完牙醫或吃了止痛藥都無法改善,請務必就醫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誤認導致延誤治療的可能。
【更多中天快點TV報導】
▲彭帥近況曝光!3張甜笑照暗藏「詭異巧合」…網驚見「同框小熊維尼」嚇喊:恐不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