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製化機器手臂輔助人工關節置換!醫療花費與時間雙省!

分享:

記者藍麗琪/綜合報導

66歲周女士因為膝關節退化,近幾年輾轉求醫,嘗試過藥物、復健、注射療法,仍感覺膝關節疼痛無法支撐,在公園散步都無法久走。由於X光片呈現軟骨完全磨損、膝關節嚴重變形,醫師早前建議可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旅居國外的家人告知周女士,現已有機器人輔助更換人工關節的技術,在蒐集資訊後,來到台中榮總進行「新式客製化機器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周女士手術後恢復良好,重新擁有穩定有力的膝關節,現在不論上街或出遊,已經可以說走就走!

66歲周女士手術後恢復良好,現在不論上街或出遊,已經可以說走就走!(圖/臺中榮總提供)

關節重建科曾崇育主任表示,近幾年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非常成熟,使用材質的耐磨損程度也有進展,而基本的手術功夫仍是影響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過去手術中切骨的位置與方向,全依靠「老師傅的一雙眼」,現在新式機器手臂利用光學定位,讓醫師裁切的厚度與角度更加精準,將誤差降到最低。之前機器手臂手術需自費,多數患者難以負擔昂貴費用,新式機器手臂手術使用部分健保給付的關節組件,費用已大幅減少;並且可用兩張X光長片還原患者的下肢3D骨頭模型,無需進行電腦斷層掃描,除降低患者的輻射劑量,也省下許多醫療花費與時間。

臺中榮總關節重建科曾崇育主任展示新式機器手臂。(圖/臺中榮總提供)

臺中骨科榮總王證琪醫師說明,有些患者可以用比較保留肌肉的路徑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搭配多模式止痛配方,與麻醉科醫師的優化麻醉,可以做到手術當天就下床走路快速復原效果。應用機器手臂進行膝關節置換的優勢是術中即時運算,提供軟組織平衡與下肢軸線的精準數據與導引,醫師再運用自身經驗,完成在各個彎曲與伸直角度下十分平衡穩定的人工膝關節。國外報告指出,相較一般傳統手術,使用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患者在術後滿意度、活動度、功能分數都更高。傳統手術植入物離群值約為19%,機器手臂手術植入物離群值則降至0%。

臺中榮總骨科部陳昆輝主任表示,中榮的關節置換照護團隊,去年通過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成員包括骨科專科醫師,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麻醉科、及護理部,強化早期復健介入,術後24小時內下床行走。臺中榮總提倡精準醫療、智慧醫療,重點在科技與臨床的結合,以患者為本打造客製化療程,透過完整團隊合作提供患者優質的治療選項,並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臺中榮總關節置換照護團隊,去年通過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圖/臺中榮總提供)

臺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指出,中榮以急重難症醫療照護為主,持續提升尖端醫療技術,延攬優秀專業人才,且機器手臂在中榮於各類手術已累積多年經驗:達文西機器手臂應用在腹部與頭頸部手術,雷納生機器手臂應用在脊椎手術,接著又引進新式機器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以不斷精進的醫療技術,提供病患安心的就醫環境。

新式機器手臂利用光學定位,讓醫師切骨的厚度與角度更加精準!(影片/臺中榮總提供)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