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宜潔/綜合報導
人類登上太空的細菌,竟演化出全新物種!科學家發現,這些細菌不但能在艱困環境中存活,甚至還可誕生出新生命,這不僅有很大機會能替人類殖民火星,未來對宇宙旅行更能提供重大幫助,其中新細菌的發現地點,也正是將在2030年底「退役墜回」地球懷抱的國際太空站(ISS)。
根據《CTWANT》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去年在距離地球400公里遠的國際太空站上,意外發現4種新的細菌菌株,且其中3種還是「全新物種」,為科學重大進展。

即便科學家為了證明,生命可在太空中傳播,因此曾將異常球菌屬(Deinococcus)散佈於太空站外,且太空站上也有培養少量食用植物,因此在站內發現微生物並不奇怪,但全新發現的細菌類似羅氏甲基桿菌(Methylorubrum rhodesianum)卻又不同,似乎為未知物種。
此外,研究人員也在名為「IF7SW-B2T」細菌菌株上,發現了與植物根、芽細胞分裂有關的生長基因,因此NASA科學家尼汀(Nitin Kumar Singh)和卡斯圖里(Kasthuri Venkateswaran)認為,這些新生命未來恐改變「太空作物」的遊戲規則。
事實上,這將對宇宙做出最大貢獻,像是來回超過一年的「地球-火星」旅行,以及未來的火星基地運作,這些勢必都需要太空人身兼農夫培養作物,因此若細菌能在太空站這種艱困環境中存活,就能讓作物種植研究大大向前邁進一步。
不過,這項研究可能需要抓緊時間,因國際太空站在2030年底退役後就會墜回地球海洋中,但人類已在太空站上培養並發現上千種細菌、真菌,當這些微生物被帶回地球時,或許就能夠有更多新發現,且當年科學家散佈的異常球菌屬(Deinococcus)研究也證實,微生物其實能在極端低溫及充滿輻射的太空中存活。
【更多中天快點TV報導】
▲給色富豪嫩妹名單!模特兒老闆竟「離奇同死獄中」…名下「1000名↑小模」慘被睡一輪
▲內診太羞!婦「馬桶噴血」慘當痔瘡拖…醫一插入「超硬」嘆:拒絕1年變第四期
▲好想要雄偉GG!衰男跨海手術竟「萎縮剩1/5」…掏出來「頭頭慘壞死」超崩潰
▲今年低溫破紀錄!20縣市「狠飆10℃↓」傍晚更冷…全台炸雨急凍24hrs:離島恐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