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連5天發文 陸官媒:不能因感受不好就否定經濟形勢

分享:

大陸「十一」長假期間,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連續5天發表署名「鍾才文」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針對經濟形勢向民眾信心喊話。其中提到,一些轉型慢的傳統行業「日子可能難過一些」,但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

圖為大陸「十一」長假期間,手持五星旗的民眾在北京故宮外。(圖/美聯社)
圖為大陸「十一」長假期間,手持五星旗的民眾在北京故宮外。(圖/美聯社)

「鍾才文」是人民日報財經系列的署名文章之一,意謂「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而上述系列文章從9月30日「十一」長假前夕到10月4日止,連續5天在要聞版發表,除針對經濟形勢向民眾信心喊話外,也有為中共20屆四中全會會前輿論造勢的意味。

這5篇文章的標題依序為:「從全球視角看新時代中國經濟的跨越與蝶變」、「深刻認識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科學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重大機遇」、「全面認識把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

其中「科學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一文說,大陸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國內大循環」存在卡點、堵點,「供強需弱」特徵較明顯,內需特別是消費增長內生動力不強,物價持續低迷,一些企業經營困難,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些城市房地產市場在止跌回穩過程中出現波動。

「鍾才文」的發文有為中共20屆四中全會會前輿論造勢意味。圖為2024年7月舉行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資料照/新華社)
「鍾才文」的發文有為中共20屆四中全會會前輿論造勢意味。圖為2024年7月舉行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資料照/新華社)

但文章又說,「分化有顯現,轉型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是齊頭並進的過程,不是「齊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後,不同區域、行業、群體會出現分化,宏觀數據與部分微觀主體感受會有「溫差」。

這篇文章提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智慧化、資訊化運用好的行業,企業效益和職工待遇會得到顯著提升;相反地,一些轉型慢的傳統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員,「日子就有可能難過一些」。

文章又說,有數據顯示,人工智慧(AI)相關行業薪資增速是其他行業2倍,相形之下,房地產相關行業吸納就業減少,薪資縮水。對此,大家要全面看待,「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AI行業蓬勃發展。圖為2025浦江創新論壇量子智能專題論壇上,上海成立量子人工智慧聯合體。(圖/新華社)
AI行業蓬勃發展。圖為2025浦江創新論壇量子智能專題論壇上,上海成立量子人工智慧聯合體。(圖/新華社)

「深刻認識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一文則宣稱,中共黨長期執政,能避免西方多黨制下的政策短視、朝令夕改等,為大陸經濟長期發展提供重要「穩定錨」。

文章聲稱,中共「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有效整合多元主體利益訴求,保障當前利益同長遠利益相結合、局部利益同整體利益相一致」。且大陸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築牢了中國社會長期穩定基石」。

至於「全面認識把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一文則宣稱,「一些西方國家」宏觀政策短視化傾向明顯,政策連續性常因選舉周期中斷,新的政黨上台後,動輒推翻上一屆政府經濟政策,來回「翻燒餅」;相形之下,大陸的宏觀政策「不為任何特殊利益集團所左右,既可信又可靠」,市場「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