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婦臉麻痺、鬥雞眼 檢查竟長了「這種瘤」手術恐變植物人、死亡率極高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60歲陳女士,從小有頭暈及頭痛問題,有時甚至痛到抽筋、嘔吐,隨著年紀增長症狀也不見好轉,每當發作時,就得就醫打針緩解不適。大約10年前開始,眼睛出現無法聚焦,變成鬥雞眼的症狀,騎車時,看到馬路的白線會變成2條,偶爾還會出現疊影,一直以為是眼睛的問題,而未再積極就醫治療。

根據《自由健康網》報導,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表示,陳女士直到2年多前陸續出現臉麻痺、複視、右邊眼球已經不能動等情況,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腦幹裡面長了海綿狀血管瘤,告知手術後恐變植物人,死亡機率極高,建議吃藥及放射性治療。

陳金城解釋,海綿狀血管瘤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缺乏動脈成分的血管畸形,屬於腦部一種良性血管病變,多發生在小腦,少見於腦幹或脊髓,常有自發性反覆出血傾向,而且每一次的出血都會造成新的神經症狀的出現,就像腦中一顆不定時炸彈,重覆出血超過3次,就必須要開刀治療。這種疾病會持續惡化,但不見得會很危急,如果有出血,症狀就會加重,嚴重可能會癱瘓,或是造成生命危險。

另外,由於陳女士2公分的海綿狀血管瘤長在腦幹裡面,此區功能非常多,主要為各種運動及感覺神經的轉接站,其神經核及神經纖維密佈,在這個位置開刀風險極高,所以手術切口要很小,盡量減少破壞正常的腦組織。經由顯微手術和術中神經監測輔助下,成功切除病灶,病人預後狀況良好。

陳金城提到,一般海綿狀血管瘤除了手術治療外,根據位置和大小,也可利用保守治療、放射治療,但都必須透過術前檢查腦部血管顯影結果,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後,再決定採取何種治療方式。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