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音樂、空調」影響用餐安全關鍵 醫:外出用餐把握6大原則

分享: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微解封,如果地方政府做好準備,可以開放餐廳內用,但是有條件的。目前台灣僅澎湖開放而已,台灣有不少業者也超前部署為了開放內用提前做了許多準備,等待各縣市政府正式宣布解禁。

 

開放內用後當然也會有民眾擔心群聚感染的風險,為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建議,出外用餐時須把握6原則,才能避免群聚感染:

一、進餐廳前,要量體溫

 

二、離席前後,戴上口罩

 

三、用餐前後,勤消毒手

 

四、脫下口罩,安靜用餐

 

五、不宜挪移,隔離用板

 

六、踏出餐廳,再次洗手

 

接下來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相信只要做好防疫的習慣,並且遵循醫生及專家的指揮,把疫情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如此一來,也能避免外出用餐的疑慮,民眾也能安心外出。選擇內用餐廳也是防疫的一大關鍵,為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針對沒有戶外用餐空間、只能內用的餐廳,提供以下建議:

  1.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選擇空間較大的餐廳,能有效地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2. 新鮮空氣:如果餐廳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室外座位。如果餐廳沒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靠近開放的窗戶或門口的座位。在不進食時,應戴上口罩。
  3. 避開人群與熱鬧:如果餐廳窄小、擁擠、吵雜,比較不理想。餐廳可調低音樂音量,使客人不必大聲說話。
  4. 安排座位也很重要:如果你和不是同一家戶的人共餐,請與他們坐斜對角。

 

據《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報導,許多營業場所強調物品的消毒、擺放酒精供民眾使用,卻極少談及為「通風」做的努力,無論是加強換氣的頻率(像是打開大門和空氣),或是為空調增加過濾空氣的系統。可能的原因是,業者很難通過肉眼觀察,判斷餐廳的換氣頻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建議,可以採用室內二氧化碳監測儀器,如果數值保持在 800 到 950ppm 以下,相對比較安全,或是請專業的衛生管理工程顧問,協助檢測空氣品質。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