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凍瘡凍傷患者增 醫籲室內外都應保暖 千萬不要再碰冷、熱水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 王宜安 綜合報導

寒流這兩天來氣溫驟降,有診所醫師發現近期凍瘡、凍傷及冬季乾癢症患者增加1到2成,有民眾待在室內也凍瘡,提醒無論室內外都應做好保暖,情況嚴重務必就醫,避免反覆發作。

氣溫驟降凍瘡凍傷患者增 醫籲室內外都應保暖

天氣酷寒,民眾若發現手指、腳趾顏色變白、肢體感覺麻木,可能是凍傷,要立即泡溫水回溫;低溫接觸也容易產生凍瘡,若不及時就醫,會損害皮膚及神經。

20多歲許姓女子多半在室內,最近發現右手指關節紅腫、痛、癢,最嚴重時皮膚顏色一度紅轉黑如同瘀青,竟是凍瘡。

寒流來襲,大約 10 度上下的天氣,就容易讓人出現凍瘡 醫師表示:這個時候,無論是碰熱水還是冷水,對於凍瘡來說都是二度傷害 圖/中央社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接受媒體訪問指出,就算在室內,有時因輻射效應導致溫度比室外還低,也可能發生凍傷、凍瘡只是嚴重程度差別,無論室內外都應加強保暖。趙昭明說,最近氣溫驟降,因凍瘡、凍傷及冬季乾癢等問題求醫的患者均增加1到2成;凍瘡、凍傷最常發生在手指、腳趾等末梢部位,除搔癢、刺痛,也伴隨紅疹、紅斑等現象。

許多人以為手腳冰冷泡個熱水就可以了,殊不知可能會導致凍瘡惡化。趙昭明表示,溫度不宜過高,且應加強保暖,如使用棉質手套,不要讓血管急速收縮,另外也要避免直接使用暖爐,恐讓油脂、水分大量流失,皮膚受傷更嚴重。

秋冬也是乾癢症好發季節。趙昭明說,雖然現在多數民眾都知道要擦乳液、洗澡水不要太熱,但這一週來看乾癢的民眾特別多,主要是因為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就容易引起皮膚敏感問題。趙昭明提醒,除增加自身免疫力,食用麻油雞、薑母鴨等補湯時,建議別喝太多湯,穿著棉質衣物保暖,避開麻質、毛料、尼龍等容易刺激皮膚的材質,且要保持睡眠充足,血液循環不好的民眾容易反覆發作,情況嚴重務必就醫使用藥物治療。


手腳冷到痛是凍瘡!醫師:擦乳液沒用,這樣做緩解不適
凍瘡是天氣寒冷時,未稍血管收縮,導致末端皮膚細胞缺氧壞死,產生紅腫或出現紫紅色、紫藍色斑片,嚴重時,還會長水泡或潰瘍,可能會有發癢、灼熱感或疼痛感。寒流來襲,大約 10 度上下的天氣,就容易讓人出現凍瘡。如果已經生了凍瘡,千萬不要再碰冷、熱水,而是要使用消炎藥、類固醇。照顧得好的話,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痊癒。「這個時候,無論是碰熱水還是冷水,對於凍瘡來說都是二度傷害,建議如果要碰水來緩解不適的話,控制在40度以下、與體溫相當的溫水最適當。」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