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實施五年後,最新研究顯示兒童在社交、情感及學習等多個層面都出現顯著影響。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兒童不僅在語言發展上較為遲緩,在基本運動技能方面也明顯落後,這些影響可能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成本。

2020年3月,全球各地學校突然停課,22億名兒童與青少年的生活劇變。家庭被迫長時間待在家裡,出門僅限短暫時段;學齡兒童由父母代課或透過螢幕學習。
根據《BBC新聞》報導,美國加州聖塔莫尼卡一名幼兒園教師安德伍德觀察到,自2021年復課後,她與同事立刻感受到孩子們的不同。在疫情爆發時剛出生、今年入學的一批學生情況稍有改善。這些在安德伍德班上的年幼孩子容易受過度刺激。兩年前,她所在的學校曾因學生無法承受樂器的嘈雜聲,不得不取消音樂課。喧鬧的噪音,無論是歡樂的還是混亂的,都讓他們非常不安。「有一半的孩子因過度受刺激而被迫坐到教室外。」她懷疑,這些孩子因未曾接觸音樂小組或沒有在操場上玩耍,如今難以適應嘈雜混亂的環境。今年,學校才逐步重新引入音樂課程。
2025年入學的學生在身體動作方面表現得更為謹慎,許多孩子不會翻滾、不會雙腳跳,對攀爬也顯得猶豫不決。這批學生正是在疫情爆發時期出生的嬰兒。
倫敦聖喬治大學的研究團隊追蹤三組共200名兒童。他們分別在疫情前出生、2020年封鎖期間出生,以及2021年解封後出生。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在語言能力和執行功能方面都出現落後。該校發展心理學家博廷表示:「從整體結果來看,孩子的溝通能力似乎受到明顯影響。」

在教育層面,波蘭華沙大學教育研究員雅庫博夫斯基領導的研究顯示,全球學生的數學成績平均下降14%,相當於損失七個月的學習量。這些學習損失可能轉化為收入損失,讓這一代學生損失數兆美元。
《The Hill》報導指出,目前這批「疫情寶寶」已經開始進入幼兒園和小學就讀,教育專家正密切關注疫情對這些年輕學習者的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育研究員佩里戈警告,如果政策制定者、父母和教師不立即採取行動,這些發展遲緩的趨勢可能會持續惡化。她強調:「那些軌跡非常清楚,它們都在往下走,而且已經走了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