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政府日前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南韓人均GDP預估為3萬7430美元,低於台灣主計總處預測的3萬8066美元,台灣時隔22年後再度超越南韓。不過,清大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分析指出,台灣經濟成長主要由半導體產業推動,其他產業未能同步受惠,因此多數民眾對經濟數據提升「無感」。

小笠原欣幸在臉書發文表示,在半導體出口強勁帶動下,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已由3.1%上調至4.45%,預計2026年人均GDP更將突破4萬美元。他同時分析日、韓、台三地經濟情勢,指出日圓大幅貶值導致日本人均GDP以美元計算明顯下滑,2022年已被南韓超越,2023年更被台灣超車。

針對台灣近期的普發現金政策,小笠原提到,藍白兩黨推動的每人發放1萬元現金方案獲中央同意,金額約為日本政府提出2萬日圓(約新台幣4000元)的2.5倍,顯示台灣稅收基礎穩健。
然而,台灣經濟學界提醒,不應過度解讀短期數據,傳統產業仍面臨壓力,加上台美關稅談判尚未定案,經濟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小笠原也解釋,由於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半導體產業,其他行業未能同步成長,因此多數民眾對經濟數據提升感受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