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與產業代表閉門會議中,媒體報導提及「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可能作為對美談判籌碼一事,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今(5)日表達強烈不滿,痛批此舉荒謬,並提出應將資金投入台灣中小企業的建議。經濟部則澄清,郭智輝部長的發言被斷章取義。

據媒體報導,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與十多家機械、金屬、橡塑等產業代表舉行閉門座談時,會中提及「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可能成為對美談判的參考條件之一,以爭取更低的關稅待遇。此說法引發各界關注。
對此,戰鬥藍召集人、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於5日砲轟,直言「不如拿1,000億美元給3萬家台灣中小企業,每家一億去研發,還比較實在」。他指出,台灣去年對美出口總額為1,114億美元,若課徵20%關稅,金額約為55億美元,「那不如直接給他55億美元就好了!」趙少康質疑,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若想靠順差回收,若每年只賺100億美元,得花上40年才能打平,「這樣真的划算嗎?這不是幾個人在美國談一談就能決定的事,應該要找會計師精算清楚。」

趙少康進一步批評,現在的執政黨毫無長遠規劃,只顧眼前政治利益,他認為過去70年來台灣累積的5,800億美元外匯存底,全被當成提款機,跟敗家子沒兩樣。他更直言,賴清德總統只關心能否連任,卻可能讓台灣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空間被消耗殆盡。
趙少康建議,與其對美大灑錢,不如將這4,000億美元中的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用於鼓勵台灣AI、機器人、電動車等產業,扶植3萬家中小企業創新突破,一家可以給予一億美元,他強調這之中只要有3,000家能達到技術突破就不得了。趙少康同時強調,台灣應該分散出口市場,只要產品夠好、價格合理,自然能打入國際,沒必要一味討好單一國家。

針對郭智輝部長的相關發言,經濟部則抗議媒體報導內容為「斷章取義」,並表示經濟部正持續爭取美國232條款的優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