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將做國情報告?游盈隆提3點嘆如公審:立院給新總統下馬威

分享:

記者林保宏/綜合報導

立法院昨(13)日針對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是否進到國會進行國情報告而進行朝野協商,不過三黨尚未完全達成共識,預計16日再討論。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就認為,立院想給新總統下馬威,形同「公審賴清德」。

準總統賴清德何時到立院進行國情報告,目前藍綠白仍在朝野協商中尚未完全達成共識。(資料照/中天新聞)

立院三黨昨日對於賴清德是否赴立院國情報告進行朝野協商,三黨團目前對於發言人時間、人數達成初步共識,至於何時邀請、詢答形式,將在16日再議。

對此,游盈隆今(14)日在臉書發文表達看法,開頭就問「立法院即將公審新總統賴清德嗎?」游盈隆認為,立院此時急於研議「總統赴立院報告」相關事宜,當然是在野黨有意給新總統一個下馬威。但這也是台灣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新總統很可能在近期受邀去國會做國情報告,牽涉整體憲政體制運作、政黨角力與憲政慣例的建立,值得一評。

游盈隆提到,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3款,「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提供了法源、依據;以美國為例,總統每年發表一次國情咨文,建立總統與國會的有意義連結,是好主意。但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並不接受國會議員提問,也沒有這樣的制度設計。

游盈隆續指,目前台灣類似於法國的「半總統制」,體制上具「二元民主正當性」。但從近期國民黨立委如傅崐萁等人口中講起來,好像只有立法院才真正代表民意,這無疑是錯誤的理解與認知。如果根據這種錯誤的理解與認知問政,未來問題將層出不窮。

立院在13日進行朝野協商。(資料照/中天新聞)

游盈隆認為,昨日的朝野協商,對於賴清德是否赴立院報告似乎有一些模糊的決議,但無論決議如何,仍有3點需要釐清。

首先,新總統有必要上任後,立刻去立法院做國情報告嗎?我的看法是,於情於理於法,都看不出有這種必要。

其次,賴清德總統究竟何時去立院發表國情演說較適當?我的看法是,至少上任後3個月;之後,每年1次,大約4月發表國情咨文,比較妥當。

第三,關於總統發表國情演說後,應否接受立委詢答?據報導,昨天三黨代表發言後,由韓國瑜院長裁示一個初步意見「…總統國情報告後,由立院各黨團推派代表發言,每人6分鐘,發言人數依政黨比例,國民黨9人,民進黨9人,民眾黨2人,順序為民眾黨,國民黨,民進黨…」。光各黨代表發言時間加起來就兩小時,還沒加上回應時間。

台灣民意基金會執行長游盈隆提出3點看法認為立院此舉是在公審賴清德。(圖/游盈隆臉書)

最後游盈隆直言,這樣的安排形同立法院將「公審賴清德總統」,本人期期以為不可。就算是民進黨或賴總統本人,基於不明的理由,願接受這種屈辱的安排,有識之士也應群起反對,站出來大聲說NO。因為「公審」將徹底顛覆當前憲政體制的基本理念、制度與價值。同時,也絕非2005修憲的原意。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