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5.5公斤黃金縮水剩4公斤 專家:純度不足是關鍵

分享:

1970年某日,大陸陝西何家村一處建築工地,當地村民在施工期間意外挖出一個裝有金銀珠寶的陶罐,村民們立即將這批珍貴文物上交給陝西博物館。未料,原本重達5.5公斤的黃金半年後竟然只剩4公斤,事後真相浮出,原來是黃金長期埋於地底吸水,隨著水分蒸發後,重量就減少。

大陸一名男子挖出約5.5公斤黃金,豈料放半年重量竟然減少。(示意圖/塗豐駿攝)
大陸一名男子挖出約5.5公斤黃金,豈料放半年重量竟然減少。(示意圖/塗豐駿攝)

根據《搜狐網》報導,這批黃金文物初始重量為11斤(約5.5公斤),但在送交博物館半年後,重量竟然減少至8斤(約4公斤),事件曝光後,引發軒然大波。當時負責文物秤重的考古專家韓偉因此遭到懷疑,儘管他堅決否認涉及竊盜行為,仍被停職接受調查。

為了釐清真相,陝西市委宣傳部聯合西北大學組成專業團隊進行科學調查。經過金箔浸泡實驗後發現,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成熟,這批黃金文物的純度不高,容易吸收水分,特別是在長期埋藏地底的情況下,金箔會吸收地下水與土壤濕氣,導致初始重量偏高。

專家解釋,隨著時間推移與環境變化,文物中的水分逐漸蒸發,重量也減少,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專家還指出,由於古代煉金技術的限制,這批黃金文物的純度可能僅有五成。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