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康醫療網
COVID-19疫情漸漸趨緩,然而各種呼吸道症狀病毒卻接踵而至,除了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還有黴漿菌等都蠢蠢欲動,近期門診亦發現腸病毒就診人數有增加趨勢。
(示意圖/photoac)
腸病毒易造成手口足病 這樣提升食慾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徐于康表示,腸病毒症狀通常為發燒伴隨出現在手掌、腳掌或是屁股的顆粒性疹子及水泡。由於腸病毒常造成手口足病,嘴巴的病灶會讓孩童吞嚥時產生疼痛感,而有食慾不振或拒絕進食的狀況,此時可以使用口服止痛藥物或是口腔局部止痛噴劑來減緩孩子的不適,一般來說,建議先使用這些藥物,等待5-10分鐘之後再進食也許可以順利些。
準備軟質食物撐過非常時期 一周內可復原
徐于康也提醒,這個時期不必強求孩子進食,可以準備一些軟質食物,並將食物放涼一點再吃,甚至準備一些冰涼食物諸如布丁、果凍、運動飲料等,以孩子願意吃的食物為主,降低脫水風險,撐過這幾天的非常時期。這些病灶無須特殊藥物,大多數的孩子身上及嘴巴的水泡、疹子在一周內可以自己逐漸復原。
年紀小重症風險高 出現「抽、睡、快、吐」快送醫
孩子在腸病毒的病程中,家長須特別留意是否有任何的重症前驅症狀。徐于康說,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是重症高風險族群,在感染的前幾天,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肌躍型抽搐、嗜睡或意識改變、體溫正常時呼吸或心跳仍持續加快、以及持續嘔吐等症狀;可以用「抽、睡、快、吐」這四字口訣來做記憶。一旦發現上述狀況,可能為重症的前驅症狀,需立即就醫評估。
戴口罩、濕洗手最重要 漂白水消毒環境降風險
至於要如何預防腸病毒呢?徐于康表示,戴口罩、濕洗手為預防腸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光是用酒精消毒是不夠的。環境中的病毒可以使用漂白水做清潔及消毒,降低感染機率。
【更多健康醫療網報導】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小孩腸病毒吃不下怎辦? 醫:開放「這些軟食物」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