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光電走不下去!能止民怨嗎? 能源政策大轉彎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賴麗櫻

前總統蔡英文執政八年,到賴清德總統,讓原本賺錢的金雞母台電,如今愈虧愈多,每年都要用預算去撥補,電價漲,也讓萬物齊漲!電不夠,光電場到處蓋,連環評都不用,所蓋之處有緊臨住宅的,有把山林美景都破壞,幾乎是「烽火連天」,人民怒吼,自己的家園自己救,賴總統似乎也感受到來自基層的壓力,能源政策將大轉彎嗎?

民間特偵組專題報導:光電走不下去!賴政府能源政策大轉彎?(圖/中天新聞)

依據台電公告,核電發電成本1.1元,天然氣發電約3.4元,綠發電則是5.2元。如今把1.1元的核電都關掉,大量買5.2元綠電,結果當然就虧錢,虧錢的結果不是拿納稅人的錢撥補,就是要漲電價,三月底電價審議小組開會,到時就知結果是否再漲電價!

高雄旗山馬頭山,早期被劃為國家地質公園預定地,屬惡地地形,卻有惡地才生存下來的獨特蜜蕉,比一般香蕉長得粗壯肥大,果肉鎖汁味甜;梅花鹿、穿山甲、食蟹獴、厚圓澤蟹…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在這,如今經濟部和高雄市政府計畫蓋光電,居民生氣的集結抗議。

「大家要上班啊!鄉親有看到嘸?公所趁大家在上班,允許廠商召開說明會場地,會發生這事都高雄市政搞得」高雄三協里里長劉文寶抗議嗆聲。

「我就不曉得說他們光電板的分布,怎麼蓋在這坡度上,怎樣可以結合在一起。 業者說明書裡沒有任何環境的說明。這裡是中央地調所,現為地況中心,列為9.7公頃泥岩土地易崩塌區域。」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教授楊國禎憤慨地說。

馬頭山被視為高雄的一塊「綠肺」,現在若在易崩解的泥岩地蓋光電,維護成本高昂恐得不償失。

台南七股是全台光電板密度最多的重災區,以生態工法養殖黑金文蛤的黃芬香養殖場老闆柯昭綺,堅持不種光電,「光電板設下去,池底就不一樣,有光電柱插著,魚塭養蛤和蚵環境都變得不一樣。」

他繼續說,「有些地主認為租給農民有3萬5萬,可是租給太陽能的話,業者一開口就是3、40萬,所以當然租給光電業者,都是為了利益嘛」

「你看得下去嗎?」主持人、記者賴麗櫻追問。

柯昭綺無奈地說:「種光電板種成這樣,老百姓很難跟政府對抗,那是一種趨勢嘛!利之所在,自然就都往“錢”跑!」

面對光電板建蓋之處,屢遭當地居民和環團抗議,環境部坦承光電成了「土地利用的爭奪戰」。

賴清德總統在1月23日氣候變遷委員會上表示,「能源是減碳的核心,應進行綠電發展的程序改革,進一步地透明、簡化,擴大中央和地方協力合作,以提供效率。」綠電的「程序改革」能做到嗎?做到什麼程度?讓台灣擺脫缺電撥補的國家財務惡化?端看賴總統怎麼大力改革!

🔍完整內容請看 :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