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飯共食恐陷病毒危機! 醫曝這吃法可降低病毒傳播

分享:
0:00
volume_up

圖、文/NOW健康 陳郁茹

民眾近日迎來農曆新年假期,餐餐都吃得豐盛又滿足,但你注意到了嗎?台灣家庭在吃飯時習慣共食,有長輩甚至會因食物太大塊,擔心年幼的孫子不會咀嚼,而習慣先嚼碎再餵食。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楊鈺雯表示,有些病毒易經由共食來傳播,有時甚至連公筷母匙也都有風險,因此現在提倡1人應有2套餐具,減少與別人碰觸的機會,自然可以遠離病毒威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楊鈺雯指出,小朋友抵抗力弱,一旦經由共食接觸到含有疱疹病毒的唾液分泌物的話,發病機率高,可能會出現疱疹性齒齦炎、口角炎。(圖片來源/ingimage)


共食易傳染病毒! 尤其幽門螺旋桿菌嚴重恐釀胃癌


針對共食的壞處,楊鈺雯說明,基本上像皰疹病毒、腸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等比較容易經由共食來進行傳播,加上一般家庭在共食時,習慣聚在一起,無法維持社交距離,如又值流感盛行季或是像現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等敏感時期,共食就會成為病毒傳染的破口。


A型肝炎也是一個飲食傳染的疾病,楊鈺雯指出,台灣在飲食衛生上做的還不錯,有很多人都會自費去施打A型肝炎疫苗,讓身體有抵抗力,因此國內流行率不高,但若真的感染且發病的話,它還是有造成猛爆性肝炎的風險,因此需要注意。


此外,胃幽門螺旋桿菌和飲食感染有很大的關係,楊鈺雯提到,華人中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盛行率約有3成左右,有些人感染後不一定會不舒服,民眾如果沒有去檢查,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有感染,在不知情下又和別人共食,其他人也有機會感染到胃幽門螺旋桿菌。儘管目前有藥物可以殺菌,但只要延誤就醫,長期讓胃幽門螺旋桿菌存在體內,恐造成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甚至會增加胃癌的風險。


小孩抵抗力比大人弱! 共食接觸病毒較容易發病


楊鈺雯坦言,大人因為抵抗力好,即使透過共食接觸到病毒,也不見得會發病,但小朋友抵抗力弱,發病機率非常高,一旦經由共食接觸到含有疱疹病毒的唾液分泌物的話,可能會出現疱疹性齒齦炎、口角炎。而常見於兒童的腸病毒感染也容易藉由共食傳播,小孩一旦染病,通常會發燒,有的會呈現「疱疹性咽峽炎」,喉嚨嚴重發炎,咽峽部出現水泡,甚至潰爛,導致難以進食;也有的孩子除了發燒,喉嚨痛外,在手掌、腳掌、手指、腳趾等處會起紅疹,甚至小水泡,也就是「口手足病」。尤其小小孩一旦感染腸病毒,可能引發重症,不得不小心!


長輩要如何避免與孩子共食?楊鈺雯說,首先大人別再將咬過的食物餵給小孩, 這是非常不衛生的習慣!再者,為了讓小孩方便飲食,現在很多人會自備小剪刀或食物料理機,將食物弄成小塊或碎一點,才拿給小朋友飲食,這是比較好的方式。


公筷母匙仍有傳染風險? 醫師建議這樣做


為了不讓共食成為疾病傳染管道,許多民眾開始會重視使用公筷母匙的觀念。楊鈺雯認為,用餐時使用公筷母匙,不用自己的筷子去接觸食物,能減少病毒的交流,不過大家都會碰觸同一副公筷,公筷仍可能存在傳染病毒的風險。


楊鈺雯強調,為了降低民眾在餐桌上被傳染病毒的危險,推薦一個人準備兩套餐具,一套當公筷、夾菜用,另一套則是自己飲食用。另外,也可先由一個人負責分菜,這樣那雙公筷也只有分菜的那人會接觸過。


農曆春節,家家戶戶團圓吃年夜飯,是少不了的飯局,因此大家除了注意避免共食,也要做好個人衛生,楊鈺雯提醒民眾,進食前一定要洗手,餐桌上使用公筷母匙,或一人準備兩副餐具更好。如果家人出現呼吸道等不舒服症狀,就不要同桌共食,以免有感染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