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交替,氣溫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許多民眾開始出現鼻塞、流鼻水、耳悶等困擾。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統計,每年10月至隔年2月,過敏性鼻炎與鼻腔相關問題就診率增加超過1.5倍,導致患者夜眠不安、工作效率下降。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指出,秋冬交替時期耳鼻喉問題增多有三大原因:早晚溫差大導致鼻腔血管收縮與擴張頻繁;空氣濕度低加上懸浮微粒增加;以及室內空調與暖氣使空氣更加乾燥。
王醫師提醒,「過敏性鼻炎」與「血管運動性鼻炎」是兩種不同的病因。過敏性鼻炎是免疫系統對過敏原反應,會引起打噴嚏、清水鼻涕、眼癢等症狀。血管運動性鼻炎則是自主神經失調造成鼻腔血管異常,症狀以鼻塞為主,與溫差、氣味、壓力有關。
「後鼻神經消融術是治療頑固鼻炎的微創解方,利用低溫冷凍或射頻能量調節神經末梢,降低鼻腔過度反應。」王醫師表示,這種手術門診30分鐘即可完成,術後隔天可恢復正常生活,症狀改善率可達80%以上。
除了鼻炎,秋冬還常見耳悶與中耳積液、喉嚨乾癢與慢性咳嗽,以及鼻竇炎急性發作等問題。王文弘醫師建議民眾遵守六大保健原則:保持手部與環境衛生、注重保暖與適當濕度、勤用生理食鹽水洗鼻、適度運動、均衡飲食補充水分,以及善用口罩。
王醫師提醒,當症狀持續超過10天、高燒不退、出現劇烈疼痛或呼吸困難時,應儘快就醫。「秋冬的耳鼻喉問題雖然常見,但掌握正確的預防與應對之道,就能大幅降低生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