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改變傳播產業的生態與結構。由世新大學法律學院主辦,STBA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與CBIT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合辦的「2025傳播產業發展高峰論壇-AI浪潮與產業發展契機」,今(25)日於世新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論壇聚焦AI技術對廣電產業的挑戰與轉型,並邀請產學界多位專家,共同探討AI如何重塑內容製作、法律監理與市場結構,為台灣傳播產業帶來更多機遇。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於開幕致詞中指出,AI技術雖然已有70年的發展歷史,但近年來因寬頻技術突破、生成式AI進步及電腦算力提升,已經成為全球產業變革的核心。他表示,AI應用已滲透至內容生成、數據分析等領域,帶來創新契機的同時,也對法律與倫理提出挑戰。而論壇的前言也強調,台灣的語言文化及正體中文內容應視為國家級文化資產,並呼籲政府推動「內容正義」與「資料平權」,以保障本土媒體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論壇的第一場次「產學跨界對談:AI浪潮下的廣電再造」由世新法律學院講座教授吳永乾主持,並邀請世新廣電系副教授何吉森、元智資傳系副教授葉志良、輔仁法律系助理教授林家暘,以及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專案經理鄭嘉逸與談。吳永乾指出,AI浪潮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法律與政策的試煉,如何平衡創新與規範,將決定廣電產業的未來發展。何吉森則分享,AI技術雖處於試驗階段,但已展現驅動創新與降低成本的潛力;葉志良聚焦於AI時代的媒體倫理與回流機制;林家暘與鄭嘉逸則分別探討監測系統與內容定價的政策建議。
專題演講與第二場次對談聚焦AI對有線電視產業的影響,分別由世新法律系副教授戴豪君、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鄭自隆主持,鄭自隆教授以「AI能幫電視產業甚麼忙?」邀請現場產學專家共同探討AI產業運用規劃與願景。
世新大學年年舉辦傳播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結合深厚的傳播教育與法律專業基礎,成功打造了此一高水準的產學對話平台。論壇不僅促進產學界對AI技術的深入交流,也彰顯了世新大學在推動產業創新與文化價值守護上的關鍵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