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副總理何立峰:贏得大國博弈戰略主動 焦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

分享:

大陸二十屆四中全會10月底落幕,《人民日報》日前刊出多篇大陸政治局成員署名撰寫的解讀文章。11日,最新一篇文章由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署名,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題發布。文章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贏得大國博弈戰略主動的內在要求」、「大國博弈說到底是生產力的競爭,焦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

大陸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資料照/翻攝人民網)

《人民日報》11日要聞版刊登大陸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署名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文章深入闡述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及基本要求,強調「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何立峰從歷史、理論和現實三個維度分析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他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中創新最活躍、技術最前沿、前景最廣闊、影響最廣泛的部分,代表生產力演進方向。2024年大陸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活動增加值已占大陸生產總值比重達18%,在新能源汽車、第五代移動通訊、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等領域具備國際領先的研發製造能力。

何立峰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贏得大國博弈戰略主動的內在要求。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他強調,大國博弈說到底是生產力的競爭,焦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大陸必須加快形成更多標誌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和產業創新成果,在大國博弈中贏得戰略主動。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長貝森特握手合影。(資料照/新華社)

關於實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任務舉措,何立峰提出六大戰略方向:以強化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主要途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重要方向;建設強大國內市場作為厚實基礎;推動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價值取向;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作為制度保障。

關於全面把握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要求方面,何立峰強調,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因業分類施策、強化企業主體作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他指出,各地區應找准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合理設定目標,找到最佳路徑,切忌一味「求高求新」,防止一哄而上、重複建設,堅決反對「內卷式」競爭。

何立峰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斷提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本領和能力。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