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場私校變廢墟、老師變廢師 專家建議校園改做3用途

分享:

記者謝仁禮/綜合報導

國內私校因少子化衝擊,陸續停辦、停招,衍生學生受教權、教職員工作權以及校地歸屬或活化等問題。靜宜大學監察人陳振貴建議,政府應組跨部會小組活化校園,而非任其荒廢,甚至造成治安與環境問題;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則呼籲,政府應開放陸生來台,並且強調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一定恢復交流,讓兩岸年輕人達成共識、互相了解。

陳學聖呼籲政府開放陸生來台。(圖/國政基金會提供)

關於私校退場後校園成廢墟的問題,陳振貴指出,教育部在112年5月23日公布廢止學校財團法人「改辦」其他教育文化社會福利事業作業原則,等於進一步封殺退場的學校。他建議,退場後的校園,除台糖租地須依法歸還,其餘建議作(1)繼續興辦學校事業,如雙語學校,(2)蓋社會住宅,只租不賣,可有助於抑制高漲的房價,符合居住正義;(3)蓋住宿長照、日照養護中心、及團體家屋,以照顧老年人及弱勢群體,符合台灣的社會需求。

陳振貴進一步指出,校園地目多半屬於文教用地,限縮開發用途,必須先申請改變地目,如以專案申請,較不費時。如果要作社福用途,一般須依法申請改為「社福用地」-文教區(某學校暨教育文化及社福機構使用),同時在專業及財務方面,須取得醫療院所中心或其他單位的合作與挹注,才能成功;可在學校獲得教育部、局核准停招、停辦後,再向衛福部申請𨍭型改辧長照、日照等機構。

陳振貴也建議,政府接管退場學校的校產後,應成立跨部會小組合作處理並活化校園,而非任其荒廢,甚至造成治安與環境問題。

陳學聖表示,政治干預教育也讓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受影響。例如:私立大學學費鬆綁,學生會抗議,選票會跑;國立大學本來有頂尖計畫,但是變成雨露均霑。日前參加一場公聽會時,他曾發言表示教育部在搞宏觀微調,總量管制,為何不讓學校自由發揮。

關於開放境外生的部分,陳學聖則呼籲政府不要講空話,若對台灣有自信,政府要開放陸生來台,並且強調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一定恢復交流,把兩岸的未來交給下一代,讓兩岸年輕人達成共識,互相了解。

陳振貴則說,私校要自己瘦身,增招國際生、增加學雜費,才可以存活。他還強調,教育部除了要救私校,更要救的是退場後失業的教職員,政府應有經費救他們,但退場基金並沒有牽涉到老師與職員工的就業。

陳學聖感慨,他有一位朋友是很優秀的華語教師,私校倒閉潮中失業,遍尋不著工作,連大廈管理員都因為被嫌年紀大而應徵不上,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陳振貴也回應,私校倒閉潮,導致多人中年失業,恐成為社會問題。陳學聖和陳振貴希望政府拿出具體的行動,別讓退場私校變廢墟,老師變廢師。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