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健康飲食風潮興起,「五穀米」與「十穀米」廣受民眾青睞,不少人更每天沖泡穀粉飲。醫師劉博仁提醒,這些穀物本來是很棒的全穀來源,但若將這些穀物「磨成粉」,血糖反應就大不相同,「身體其實以為你在喝糖水!」

劉博仁分享,一位注重養生的60多歲退休老師,每天早餐喝一大杯自己調配的五穀粉,強調無糖、無添加,而且穀物原料都選得很好。但過去半年她體重悄悄上升了2公斤,尤其是腹部明顯隆起,內臟脂肪指數也上升,連帶著最近健檢報告發現空腹血糖略微上升,已接近糖尿病前期。她困惑表示「我明明沒吃油炸、不喝含糖飲料,怎麼還會這樣?」
劉博仁指出,五穀米、十穀米本來是很棒的全穀來源,含有膳食纖維、植化素、B群營養素,有助於腸道健康與長期代謝。然而,一旦將這些穀物「磨成粉」,事情就不一樣了。根據2024年發表於《Foods》期刊的一篇研究(Tennant et al.),研究團隊以高粱為原料,製作出不同粒徑的鬆餅,並測量其升糖指數(GI)。結果發現,細磨高粱粉製成的鬆餅,其GI高達76 ± 21,而中等粒徑的鬆餅只有32 ± 17。也就是說,同樣的原料,只是粒徑不同,血糖反應就大不相同。
劉博仁提到,另一篇來自2022年《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隨機交叉研究也證實:以石磨方式保留粗粒全穀結構所做的麵包,其對血糖與胰島素的影響顯著低於精細粉末麵包。研究者強調,全穀的結構完整性越高,越能延緩血糖上升。

五穀粉喝進去的,可能是隱藏的糖粉。劉博仁說明,穀類本身就是碳水化合物來源,當我們把糙米、紫米、小米、薏仁、燕麥等打成粉,沖泡飲用,原本在整粒穀物中所具有的「膳食纖維屏障」會被打破,使得澱粉更容易被酵素快速分解,變成葡萄糖。他直言:「你以為在喝健康,身體其實以為你在喝糖水!」再加上五穀粉通常口感滑順、不需咀嚼,飽足感低、容易多吃,導致熱量攝取超標而不自知,這正是上述60多歲退休老師半年來變胖、內臟脂肪增加、血糖上升的根源。
如何正確吃五穀,才不會吃出代謝症候群?劉博仁提出5個建議:
1. 盡量選擇整粒穀物吃糙米飯、紫米、小米飯、薏仁等原型食物,維持食物的天然結構,有助於延緩糖類吸收。
2. 避免天天大量飲用穀粉,偶爾替代早餐可以,但不宜當作主食常規攝取,尤其是糖尿病或血糖邊緣者。
3. 搭配蛋白質與好油脂,沖泡穀粉時可以加入豆漿、堅果、奇亞籽,幫助延緩消化速度、穩定血糖。
4. 控制份量建議一餐穀粉控制在20克粉左右,熱量約80大卡,並非「越多越好」。
5. 觀察血糖與體重變化定期測量空腹血糖、飯後血糖與腰圍,是監控自己是否吃對的重要依據。

最後,劉博仁表示,所謂的「健康食品」,不在於外觀天然、成分天然,而是看我們如何吃、吃多少、吃的方式是否合宜。五穀本身是優質的食材,但當你將它磨成粉、當成飲料天天喝,也可能變成血糖炸彈,甚至影響體重與脂肪堆積。我們鼓勵健康飲食,但更要用科學眼光審視自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