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癮患者「5年暴增3倍以上」 他才20歲已賠上億元!

分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統計,全台唯一博弈門診的就診人次從2020年約300人次,到2024年已突破千人,5年間成長超過3倍。醫師指出,運動產業人員、金融證券業者、軍人及博弈產業從業人員是賭癮高風險族群,其中又以運動圈最為嚴重。

大谷翔平(右)前翻譯水原一平(左)涉賭,曾引發全球關注,醫師說運動產業的賭癮風險名列第一。(圖/美聯社)
大谷翔平(右)前翻譯水原一平(左)涉賭,曾引發全球關注,醫師說運動產業的賭癮風險名列第一。(圖/美聯社)

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劉書瑋表示,近年賭癮問題升溫,主要與線上賭博普及有關。跨國平台與代理制度興起,讓民眾可透過海外伺服器以代幣形式下注,再於地下市場或LINE社群換取現金,形成難以追查的黑市金流。

劉書瑋指出,目前最受歡迎的賭博形式是百家樂,每局僅需1分鐘即可決勝負,讓民眾容易在短時間內投入巨額賭資。除此之外,體育博彩、釣魚遊戲、麻將與同步台彩的數字盤等也各有支持者。

一名年僅20歲的富家子弟個案,在地下賭局一晚可輸掉數百萬元,累計賭損金額已超過1億元。劉書瑋表示,這類個案往往交友複雜,且涉及家庭結構問題,單純醫療介入難以奏效。

 rTMS (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為非侵入性治療,透過線圈在頭皮上產生磁場,刺激與情緒調控相關的大腦區域。(示意圖、非當事人/恩主公醫院)
 rTMS (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為非侵入性治療,透過線圈在頭皮上產生磁場,刺激與情緒調控相關的大腦區域。(示意圖、非當事人/恩主公醫院)

針對賭癮自我評估,劉書瑋提醒,若出現強烈追輸心態、工作表現下滑、家庭失和、需下注大筆金額才有快感、無法賭博時感到焦躁不安,或為賭博而說謊等情況,都是重要警訊。

劉書瑋強調,臨床經驗顯示,至少一半的嗜賭症患者合併焦慮或憂鬱,部分甚至有躁鬱或思覺失調症狀。目前治療策略採「戒治與減害並行」,透過密集追蹤、調整就診頻率、團體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協助患者降低賭博頻率與金額。

松德團隊目前正與台北榮總腦影像團隊合作,探索「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對改善嗜賭症的效果。根據國外經驗,未經治療的個案有六成會在一年內復發,但接受治療後可降至三成。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