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11年趨勢!心測中心分析數學精熟人數增 但解釋能力待加強

分享: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台師大心測中心分析國中教育會考11年來趨勢,發現數學科拿到精熟人數成長,待加強則減少,顯見學子數學能力正逐漸變好。然而學者提醒,策略表達和解釋能力仍須加強。

台師大心測中心分析國中教育會考11年來趨勢,發現台灣學子數學能力正逐漸變好。(示意圖/PhotoAC)

根據會考命題單位、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提供的最新統計,數學科11年來(民國103到113年)拿到精熟(A等級)的考生占比,增加了8.3個百分點,待加強(C等級)則降低6.7個百分點。

由於會考採「標準參照測驗」模式,以精熟、基礎、待加強3等級,評比考生個人表現是否達到標準,而非「常模參照測驗」注重每年考生間的比較(例如升大學的學科能力測驗),會考表現可用於觀察歷年學生的學力變化。

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認為,從大趨勢來看,台灣國中畢業生的數學學力正在變好,其他科目也是一樣,可歸功於各科教師的努力教學。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彭富源表示,近年中央、地方政府都努力推動「減C策略」,包括學習扶助措施、夜光天使等,讓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都能具備基本的學力。例外在偏鄉、教學人力上還持續加碼投資,致力於「不漏接」每一個學生。

參閱113年會考數學科閱卷的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謝豐瑞表示,以非選擇題而言,學生的答題意願有進步,但表達解題策略及解題過程中的推導、解釋能力,仍然須加強。

謝豐瑞以非選第一題「營養餐盤」為例,要考生判斷水果、蛋白質的分量大小,許多學生只知道把題目已知資訊抄上去,卻無法進一步推導,缺乏「群組」和「剩餘」的觀念。

非選第二題為拼接圓桌,謝豐瑞發現許多考生不懂得運用圖形說明,如果說明得不夠清楚,閱卷老師還得在自己腦中幫學生畫圖,猜測是再說哪些點或線。這樣的作答方式,將不被視為表達完整,難以拿到高分。(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