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TWANT
台灣的夏季溼熱,若穿著不通風的衣物使皮膚長期悶濕,就很容易感染細菌引起毛囊炎,對此皮膚科醫師陳昱璁提醒,不要自行動手擠破膿皰,以免嚴重細菌感染,罹患菌血症而引發敗血症,造成休克或死亡,若毛囊炎症狀更加嚴重,務必盡快到皮膚科就診治療。
皮膚科醫師陳昱璁表示,某日他的診間來了一位患者,在坐下時姿勢彆扭又小心翼翼,他說:「醫生我的臀部和大腿好像長了疔仔」陳昱璁注意到他的大腿和臀部除了許多紅腫小顆例外,在臀腿交界處有一顆小籠包大小般的紅腫塊,冒出膿液,周圍有黑色的結痂,趕緊幫患者做手術,引出大量膿汁,給予抗生素,兩周後患者傷口順利癒合。
陳昱璁說明,毛囊炎(Folliculitis)最常由感染及發炎引起,通常是細菌性毛囊炎,初期呈現沒有膿皰的紅色突起狀,如果沒有採取治療,有些人會在一周後逐漸復原,但如果毛囊周圍的組織也連同感染發炎,就會產生「癤(俗稱疔仔)」,數個癤聚在一起會形成「癰(Carbuncle)」,產生紅腫、膿液及疼痛,若因外傷摩擦而破裂,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癰」的外觀是多開口性的膿腫,皮膚腫脹伴隨多孔性流膿,膿腫周圍出現壞死組織,常見於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者,若延遲就醫可能致命,所以癰的治療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以及手術,將不健康的組織進行清創排膿,傷口面積可能很大,部分患者術後需進行縫合或皮膚移植,對患者來說是很大的折磨,真的不得不留意!
陳昱璁指出,細菌性毛囊炎常出現在容易出汗、悶熱或常受衣服摩擦的地方,如頭皮、臉頰、頸部、背部、腋下、大腿或臀部,經過醫師診斷評估後,方可採取口服或塗抹抗生素治療,除此之外,面積較大或嚴重患者會改採靜脈注射抗生素,於患部引流膿液。
對於容易發生毛囊炎的患者,陳昱璁建議,常保皮膚清潔,運動後立馬擦乾汗水並清潔身體;減少刮毛,必要時採用正確除毛方,勤換除毛刀片;避免用過度油膩的保養品、髮膠(蠟),減少毛孔阻塞機會;作息規律,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用手摳抓毛囊炎或腫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