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ctinews/ckeditor/images/%E8%87%BA%E5%8C%97%E6%A6%AE%E7%B8%BD%E7%94%9F%E6%AE%96%E9%86%AB%E5%AD%B8%E5%9C%98%E9%9A%8A%E5%90%88%E5%BD%B1.jpg)
臺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合影。
(圖/北榮提供)
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臺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經過四年努力,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從發育不全無尾巴精蟲(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八顆優質肧胎,協助一對不孕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繼創下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記錄後,再率先誕下圓精寶寶,引領臺灣生殖醫學邁向嶄新里程碑!
A先生(化名)結婚兩年,一直沒有孩子,經外院檢查為無精症,即使在泌尿科睪丸顯微手術,只能找到不成熟的「圓精細胞」。A先生甚至被告知,唯有透過捐贈精子,才有辦法懷孕。不死心A先生夫妻輾轉至臺北榮總生殖醫學中心求助。在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與泌尿部黃志賢主任通力合作之下,A先生歷經手術取精3次、A太太取卵2次,終於成功懷孕。期間A先生不忍太太辛苦取卵本想放棄,在醫療團隊鼓勵下,鼓起勇氣,願意再次嘗試,最終成功求子,獲得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千金。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ctinews/ckeditor/images/%E5%A9%A6%E5%A5%B3%E9%86%AB%E5%AD%B8%E9%83%A8%E7%8E%8B%E9%B5%AC%E6%83%A0%E4%B8%BB%E4%BB%BB(%E5%B7%A6)_%E6%B3%8C%E5%B0%BF%E9%83%A8%E9%BB%83%E5%BF%97%E8%B3%A2%E4%B8%BB%E4%BB%BB(%E5%8F%B3).jpg)
婦女醫學部王鵬惠主任(左),泌尿部黃志賢主任(右)。
(圖/北榮提供)
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表示,臺北榮總在過去四年間共累積治療21對僅能找到圓精細胞的不孕夫妻。生殖醫學中心的胚胎師們,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竭盡全力幫助A先生夫妻成功生子。以圓精細胞進行顯微注射,最終成功培育出八顆優質胚胎,109年10月植入四個胚胎,二個胚胎順利著床,110年5月底順利生產,成功誕生一對圓精寶寶,目前還有四個胚胎冷凍保存,還可以再繼續生下一胎。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ctinews/ckeditor/images/%E9%BB%83%E5%BF%97%E8%B3%A2%E4%B8%BB%E4%BB%BB%E8%88%87A%E5%85%88%E7%94%9F%E5%85%A8%E5%AE%B6%E5%90%88%E5%BD%B1.jpg)
黃志賢主任與A先生全家合影。
(圖/北榮提供)
爲什麼圓精細胞(round spermatid)在試管嬰兒治療中如此困難呢?泌尿部黃志賢主任表示,正常的精子,有負責接近卵子的「頂體」、攜帶半套染色體的「頭部」、以及提供動力的「尾部」。而圓精細胞其實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儘管這些圓精細胞有機會能讓卵子受精,但受精後胚胎的懷孕成功率也是極低。根據2020年的一篇研究,整理過去25年全世界發表的文獻,發現圓精細胞的胚胎植入活產率僅有2.4% (105/4,426)。臺灣目前生殖醫療技術水準已經位於國際前段,臺北榮總使用睪丸顯微取精手術後的臨床懷孕率也高達35%,成功誕下第一對圓精寶寶,讓醫療團隊十分振奮。
「精圓細胞」生子不是夢,何積泓醫師、黃志賢主任鼓勵不孕症夫妻不要放棄,與婦產科醫師、泌尿科醫師、胚胎實驗室組成的優質生殖團隊共同合作,終能達成生兒育女人生目標。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ctinews/ckeditor/images/%E5%9C%93%E7%B2%BE%E7%B4%B0%E8%83%9E%E8%88%87%E7%B2%BE%E5%AD%90%E6%AF%94%E8%BC%83%E5%9C%96.jpeg)
圓精細胞與精子比較圖。
(圖/北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