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
經濟發展伴隨廢棄物處理去化問題。根據2022年全台一般垃圾和事業廢棄物高達3241萬公噸,現有焚化爐1年只能消化650萬公噸,還有產業生產製造出的污泥堆積多年,尤其中部地區問題更頭痛。經濟部和環境部為紓緩公有焚化廠量能負荷,依環境部89年5月17日公告「彰濱工業區開發計畫開發內容暨審查結論變更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設置廢棄物焚化爐,規模至少每日300公噸。經濟部於109年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招商,由晶鼎綠能科技公司得標。
經濟部強調,設置資源化處理中心,是舒緩處理設施容量不足與降低空污排放,而非製造問題。同時,為因應總統蔡英文強調台灣要加速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2025年綠能占整體能源20%為目標,將台灣打造為亞太綠能中心,所以要促進國內外企業投資意願。經濟部表示,為解決國內處理廢棄物能量吃緊問題,亟需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及污染防制設施,符合政府淨零碳排目標,讓廢棄物去化得到解方。
根據經濟部彰濱工業區資源化處理中心BOT案招商資料,希望妥善處理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廢棄物,建構資源循環社會;引進民間專業技術、人力及資金興建資源化處理中心,節省政府財政支出,達到兼具有污染減量及再利用等雙重效益,同時促進企業投資台灣意願。
經濟部表示,本案是依促參法辦理,經公告徵選最優申請人,完成投資契約作業,並經環境部環評委員會審查通過;產業園區管理局會監督要求符合相關排放標準及管制規定,確保符合環評核可之空污總量限制。
彰濱工業區資源化處理中心BOT案審查委員–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張學文的審查意見也指出,本案為處理工業區污水廠污泥及一般廢棄物資源化,兼具設置環境教育場所及綠色園區植栽,是不錯的循環經濟方向。
中興大學森林系副教授吳耿東也表示,台灣許多焚化爐都達使用期限,陸續屆齡停機,未來很少有機會興建大型處理設施;尤其現在進入循環經濟時代,能源載具一定逐步提升,效率必須提高,焚化爐會進行調整,進入燃燒爐階段,可以發電、去除廢棄物,讓台灣的資源獲得妥善的利用,且台灣法規不斷加嚴,在有把關情況下就不用擔心出問題。
根據規劃,彰濱工業區資源化處理中心佔地4.88公頃,其煙氣處理系統採多段式廢氣處理系統,降低空污排放,同時將鄰近區域之焚化爐排放量納入進行加成影響評估,透過先進處理設備,減少整體環境空污物排放量、降低健康風險疑慮。也承諾執行排放抵換措施,與設置24小時自動監測設施,政府與民眾隨時掌握煙囪排放情形。
另外,廠區設置再利用系統,轉化廢棄物焚化廠成為資源再生的起點,在彰濱工業區打造亞洲首座「智能化資源處理示範中心」。對於居民的健康風險評估,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審查本案風險合乎法規。同時承諾營運期間,擬定空污排放量抵換規劃經環境部環評審查,設置煙囪24小時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並制定環境監測計畫,由各界代表組成監督委員會監督。
污泥處理方面,預計處理廢棄污泥能力將達成熱處理單位元年處理量至少4萬公噸;固化掩埋單元為12萬立方公尺的掩埋空間,預留1公頃用地,供未來掩埋或其他設置調度使用;同時以廢轉能技術進行再生能源發電,預估每年發電達191百萬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