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者:馮照祥(教師)
作為一名台東市民,這些年我親眼見證台東釋迦外銷的起起伏伏。釋迦,對台東來說,從來不只是水果,它是地方經濟的命脈,更是數萬農民的希望。然而,這份希望卻常常被擱置在中央的漠視之下,讓地方政府孤軍奮戰。2021年鳳梨釋迦被中國暫停進口後,台東縣府花了638天,硬是靠著科學數據與品質規範,成功爭取恢復輸陸。但這一路,明顯缺少中央的支持。
筆者曾與果農朋友聊過,當時整個產地幾乎陷入恐慌,因為沒有中國市場,等於近乎滯銷。但更令人無奈的是,明明「防疫檢疫」本就是中央的職責,卻由地方扛下。從與台東大學合作制定規範,到與農民密切協作,縣府一步步走來,才打通了外銷的路。這背後,是無數果農的辛勤與縣府的努力,卻換來部分人一句輕描淡寫的批評,說是「政治操作」。但如果中央真的有心,又何至於讓地方獨自苦撐?
值得注意的是,台東釋迦外銷成功的意義,早已超越台東一地。饒慶鈴縣長的努力,不只是為台東果農,更是為全台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一個借鏡。她多次強調的「初心」,其實直擊問題核心:水果不分顏色,農民也不該被政治分割。當全世界都在追求永續農業、打造在地品牌時,台灣的釋迦產業能否獲得更大的機會,不該僅靠地方的孤軍奮戰。農業問題不僅是地方問題,更關係到國家整體的形象與未來。推動釋迦外銷,不能僅是一時的亮點,更需要中央與地方長期的合作與呵護。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數字上的出口成績,更是能讓農民安心耕作、讓消費者信任品牌的系統規劃。
希望網友們可以放下鍵盤,多為農民做些實事。不論是地方政府的努力,還是消費者的選擇,每一步都能為台灣的農業貢獻力量。水果的未來不在於藍綠,而在於我們能否讓世界看到它的價值。希望中央也能以農民的需求為出發點,真正為這片土地的未來出力,與地方攜手,共同捍衛台東的釋迦,更守護全台農業的驕傲。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