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急症中心遭質疑 醫界盼成社區急性照護節點

分享:

假日急症中心遭質疑治標不治本,有醫界人士指出,分級醫療與資訊整合是關鍵,假日急症中心不是多開診間,建議與平日診所電子病歷互通,成為可持續運作的社區急性照護節點。

為紓解急診壅塞,健保署參考日本將推動假日急症中心,但醫界認為恐治標不治本。(圖/資料照)
為紓解急診壅塞,健保署參考日本將推動假日急症中心,但醫界認為恐治標不治本。(圖/資料照)

國內今年初的急診壅塞,民眾、醫護怨聲載道。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參考日本,將推動假日急症中心,營運時間是週日或連續假日的「早8到晚12」,最快11月試辦,基層診所醫師輪值,民眾假日若遇發燒、簡單傷口等5種不適,無需再花大錢、在大醫院急診苦等。

外界質疑假日急症中心只是治標不治本,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今天向媒體表示,雖然這項政策確實屬於「補位性措施」,仍盼假日急症中心成為可持續運作的社區急性照護節點、成為推動分級醫療與提升全民就醫品質的重要轉折點。

洪子仁說,長期改善急診過載仍需強化分級醫療制度與家庭醫師網絡。假日急症中心應與平日診所電子病歷系統互通,確保病歷與資訊可追溯,形成「假日不中斷」的社區照護網絡;政府應運用健保快易通App、即時候診資訊或AI分流工具,幫助民眾快速判斷,提升就醫效率與信任感。

假日急症中心部分負擔比照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僅收新台幣150元,盼以此吸引民眾。洪子仁認為,民眾選擇就醫地點不僅看費用,更在於便利性與信任感,若假日急症中心能提供明確分流指引、完善醫療支援環境,民眾自然願意前往,也能讓急診真正留給需要的病人。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建議健保署建立合理津貼補償機制,比照急診醫師輪班補助模式,同時遵守勞基法工時規範。(圖/中央社)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建議健保署建立合理津貼補償機制,比照急診醫師輪班補助模式,同時遵守勞基法工時規範。(圖/中央社)

洪子仁提到,假日急症中心盼分流輕症患者、減輕大醫院急診壓力,但從第一線實務觀察,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問題。

他建議健保署建立合理津貼補償機制,比照急診醫師輪班補助模式,同時遵守勞基法工時規範。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假日急症中心遭質疑 醫界盼成社區急性照護節點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