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於9月23日溢流,造成光復鄉重大傷亡,目前已造成14人罹難。對此災情,醫師蘇一峰指出,該堰塞湖地形早在20多年前就已形成,但一直未獲妥善處理,甚至有民眾表示,阿嬤在民國60年的時候,就告訴他同個位置就有小蓄水湖。

蘇一峰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並非今年7月21日才突然出現,根據資料顯示,該地區早在民國92年就出現崩塌現象,到了民國109年更出現積水情況。他指出,今年7月該地區已大到不能不處理的程度,但當時已錯過許多處理方法,最終只能等待自然潰堤溢流。
針對農業部曾表示堰塞湖「很穩定」,蘇一峰批評:「像把腫瘤放到最大再說無法處理」。他進一步指出,該地形在去年颱風過後變得更大,當時就應該採取行動處理。
前光復鄉公所主秘李裕煌也表示,早在民國60幾年的時候,阿嬤就告訴他同個位置就有一個湖,萬一水量太大就會淹下來,恐怕整個光復鄉都會受災,但隨著時過境遷,該說法已經無從考證。多年來該處堰塞湖逐漸成為隱患,地震後又遇颱風導致惡水終於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