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12萬人罹大腸癌 !罹癌「1警訊」常忽略 醫生籲定期做相關檢查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大腸癌已連15年居十大癌症新發人數的第一名,每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醫師表示,大腸癌最值得注意的徵兆是「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本來順暢變便秘、穩定變腹瀉。醫師並表示,大腸鏡檢不是年年要做,若第一次做過的大腸鏡顯示正常,之後可3~5年後再照一次。

外科醫師鍾雲霓表示,大腸癌其中一個徵兆是「排便習慣」改變,但仍有不少人搞不清楚何謂改變。常見的排便習慣改變,包括「本來排便順暢的變便祕」、「本來排便穩定的變腹瀉」、「本來排便好好的,現在有便意、想排便排不出來」。

鍾雲霓解釋,這通常是「腸道功能問題」,如:便祕或腸胃發炎;痔瘡、大腸癌等。其中,最嚴重的大腸癌所引起的排便改變,來自於活躍癌細胞對腸道的刺激,使得腸道像發炎一樣蠕動增快、造成腹瀉,且腹瀉會反覆發生,伴隨著帶黏液的出血。隨著癌腫瘤團塊愈長愈大,最後會堵住腸道,反而會從容易腹瀉,變成便祕。醫師表示,演變過程中,常會伴隨病人食慾變差、體重減輕、甚至會有不明原因的貧血。不過,等到腸道症狀都出現時,腫瘤細胞通常都長得很大了。

鍾雲霓強調,不要「有症狀才就醫」,一定要先定時定期做大腸相關健康檢查。國民健康署建議, 50歲以上國人可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但「大腸鏡檢不是年年做」,因為大腸息肉需要6至8年長成,息肉變壞則需要2至3年。因此若第一次做過是正常的,3至5年檢查一次就好;甚至正常了一陣子之後,再拉長年限5至8年一次,都能免除大腸癌的疑慮和風險。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