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氣象署資訊,地震災防告警是在預估地震規模達5.0以上、當地地震震度達4級以上地區才會發布;若地震規模達5.0以上且任一縣市的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就由電視台推播地震警報。
地震災防告警是在預估地震規模達5.0以上、當地地震震度達4級以上地區才會發布;若地震規模達5.0以上且任一縣市的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就由電視台推播地震警報。
花蓮縣壽豐鄉今天凌晨2起規模6以上地震且震源淺,全台有感。由於花蓮縣從昨晚就震不停,部分民眾手機未響起災防告警訊息,但是卻看到電視推播地震快訊。
根據中央氣象署網站,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自2016年起開始推動「災防告警廣播訊息系統(Public Warning System,PWS)」。
自2021年起,中央氣象署偵測到台灣及其周圍海域發生規模5以上的地震,且預估至少一縣市政府所在地震度達5級以上,即會針對震度4級以上地區擁有4G手機的民眾發送地震警報訊息。
氣象署地震中心補充,雖部分縣市未發布國家級警報,但透過電視台推播地震警報的發送條件為地震規模達5.0以上且任一縣市的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透過12家電視台針對本島各縣市發送警報。
另外,透過網路推播地震警報的發送條件為地震規模達4.5以上且任一縣市的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也針對全國中小學校園、消防、軍方救災單位等公部門及合約廠商,截至今年,包含4173所全國中小學、51個消防單位、31個軍方救災單位及其他對象發送警報。
地震中心提到,「地震速報系統」主要的功能是為了在地震發生後的數10秒至數分鐘內立即對外發出地震資訊,其內容包含震央位置、規模、震度分布圖及重要設施搖晃情形;減低受到二度的傷害、加速救災反應及災後回復。
根據氣象署網站,地震發布的流程,第1,氣象署所屬的地震觀測站偵測到有感地震;第2,立即啟動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第3,同時可得出地震定位報告(包括發生時間、震央位置、地震深度、地震規模、各地震度);第4,經由速報系統將地震資訊對外發布。
氣象署進一步說明,地震「P波」又稱為縱波或壓縮波,速度較快,運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S波」則又稱為橫波或剪力波,速度較P波慢,運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破壞力較P波強。因此當偵測到跑比較快的P波時,就能運用時間差,在破壞力較強的S波到達前,發出地震警告。(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