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選總統「這事」成硬傷?學者4點解析:他背後有戰略考量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陳弘美/綜合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被認為極有可能代表國民黨角逐2024年總統,但近來有聲音質疑其口才會是他在參選時的硬傷。對此,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4點分析認為,侯的論述雖多是四平八穩,但在未徵召前,仍是張安全牌,有戰略考量,引發討論。

針對侯友宜的口才問題,鈕則勳今天(1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首先,侯友宜的論述雖然四平八穩,但是仍有戰略戰術的考量,畢竟還沒有被徵召,仍是新北市長的身分,論述當然會保守安全為主,以免被綠軍政治操作又貼「落跑市長」標籤。

其次,鈕則勳分析,重大政策比如說兩岸政策,一定得和黨中央,甚至是前總統馬英九進行統合協調,因為茲事體大,得考慮國際環境、美中台三角關係、台灣民眾的需求滿足,不可一蹴可及;第三,侯友宜在論述上已經比「侯侯做事情」前進了一步,比如說強調「為國為民是一生的職志」已經有準參選的感覺,至少給了懸念,也有鼓舞支持者的意圖。

鈕則勳最後認為,侯友宜常常強調市政,畢竟這是其主軸定位,可以突顯政績與治理能力,同時也能區隔競爭對手,仍然是強化優勢的考量;但是即便如此,他認為侯的論述仍然可以從幾個軸缐再深化,論述可再創造些更大的懸念,畢竟選民對侯參選的期待非常高,只有低度的懸念創造或許民眾仍會覺得不過癮。

在搭議題便車的操作上,鈕則勳認為,應該可以再深化些,如搭馬英九赴陸的相關話題,甚至可以說「馬英九此行的論述內容,對於國民黨深化或調整兩岸政策重拾優勢做了非常好的指引」更進一步切入準政見規劃;政績的部分當然可以切入多著墨,以突顯治理能力、放大優勢,但也可與整體的國政項目做一定程度的連結,拉高張力。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