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入秋天氣漸涼,早上出門豔陽高照,晚上卻十分涼爽,這樣的日夜溫差,容易讓肌膚受不了,因此,秋天的進補原則是「滋陰潤燥」,滋養皮膚不乾枯。
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櫂瑔在臉書分享,紫外線會使黑色素增生,讓皮膚失去彈性;另,秋季十分乾燥,會讓皮膚與全身出現乾燥的症狀,如便秘、口眼乾燥、皮膚乾癢,甚至容易引發氣喘、過敏等上呼吸道疾病。因此應掌握滋陰潤燥原則,依照不同體質給予不同的方式,平時應多喝水、保濕肌膚,以及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
紫外線影響皮膚狀態,陳櫂瑔指出,白天天氣熱,紫外線會讓肌膚灼傷、泛紅發炎,導致黑色素增生、色素沉澱,破壞皮膚中的彈性纖維與膠原蛋白,從而逐漸老化、鬆弛。
秋季十分乾燥,陳櫂瑔引述《醫門法律.秋燥論》中提到的「秋月天氣肅而燥勝,斯草木黃落。」表示,秋季容易感受燥邪,而燥氣傷人,會耗傷人體津液,導致皮膚缺水乾燥,讓臉蛋看起來皺巴巴外,也會導致全身乾燥的症狀,如便祕、口眼乾燥、皮膚乾癢,甚至容易引發氣喘、過敏等上呼吸道疾病。
他提醒,在秋天燥氣盛行的時節,除了準備遮陽、防曬用品,避免紫外線造成肌膚損傷老化,適當的涼補也十分重要。
關於秋天進補原則,陳櫂瑔說明,該季節特別乾燥,而燥邪傷肺,除了傷害人體肺臟外,在中醫上認為「肺主皮毛」,因此若是肺臟受損,會間接影響肌膚彈性與光澤,因此應選擇滋潤肺臟、增加津液、清除熱邪的食物或中藥,並針對不同的體質進補。在進補上有疑問時,建議諮詢中醫師的意見,才不會進補不成反傷身。
- 陰虛體質:這個體質的人多會出現煩躁、手足心熱、口乾舌燥、大便乾硬等問題,可以考慮用百合、銀耳、桑椹等進補。
- 陽虛體質:表現出疲倦、手足冰冷、怕冷、面色蒼白等,建議考慮用山藥、紅棗、桂圓等食材。
- 氣虛體質:該體質容易呼吸不暢、乏力、食欲不振、易出汗等,因此可用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等。
- 血虛體質: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眼眶暗沉、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可以用當歸、川芎、紅棗等食物。
何謂「涼補」?陳櫂瑔提醒,涼補不等於生冷!涼補是指性質平和或偏涼的食物或中藥,而不是指未經加工或低溫的食物,更何況生冷的食物易傷害脾胃,影響消化吸收,反而會減少人體的抵抗力,此外,秋天並不是一直都很涼爽,有時候可能會出現高溫或寒冷,因此涼補需因時制宜,根據天氣變化和自身感受,來調整涼補的種類和份量,避免過度或不足。
透過飲食進補外 掌握肌膚養生3原則
1.多喝水:水助消化、循環,以及代謝體內和皮膚的廢棄物,也可讓肌膚看起來更有光澤。國健署提醒,一次的飲水量約200ml-300ml,建議單次不要超過500ml。
2.適當保濕:應特別注意防曬及沐浴後的保濕,建議慎選化妝品與保養品,避免過度清潔,損害皮膚角質和皮脂膜。
3.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秋燥傷肺,若是再食用洋蔥、麻油、辣椒、花椒、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助長燥邪擾肺,可能會刺激肌膚,導致頭面等部位的痘瘡,甚至造成腸胃道消化不適。尤其是平常頭面容易出油的人,更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