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失智症有假的?一位男士男士表示他的母親已70多歲,最近記憶力明顯大不如前,對於參加活動失去興趣、食慾減少,晚上睡眠品質也不好。送醫檢查診斷為「假性失智」。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分享,一位男士男士表示他的母親已70多歲,最近記憶力明顯大不如前,讓全家人都很擔心,張俊鴻細地詢問了症狀、開始的時間,和發生的情況。發現這陣子母親對於參加活動失去興趣、食慾減少,晚上睡眠品質也不好。
張俊鴻建議,先做詳細的檢查,包括大腦的電腦斷層掃描、抽血,還有由心理師進行的記憶測試,再下診斷。然而,男士母親明顯對檢查並不熱衷,甚至一度想放棄,但仍在醫護團隊與家屬的鼓勵下,還是堅持完成了所有檢查。所幸,結果顯示大腦並無明顯出血或血管問題。
張俊鴻給出初步結果「看起來像是『假性失智』。」安排進一步的治療,例如開了一些比較新型的進口藥物。兩個星期後,患者與家屬再次來訪,他注意到男士臉上的線條放鬆許多,眼神也不再如初見般焦急,表示母親不但這幾天睡得比較好,情緒也穩定了很多。
有時候「老年憂鬱」也會造成類似失智的症狀,但這並非真正的失智症,藉由耐心、適當的支持和治療,便能有所改善。張俊鴻分享,每逢年節前後,門診常會出現假性失智潮。
什麼是假性失智?其實就是所謂的老年憂鬱,跟一般年輕人的憂鬱不太一樣。許多人一聽到「失智」,腦海便立刻浮現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的失智症;事實上,假性失智也是常見卻總被忽視的症狀。
張俊鴻列出假性失智症的五大特色,包含:
- 不注重個人儀容與服裝:患者可能不再關心個人的儀容和服裝,衣著開始出現不整齊或顏色黯淡。
- 誇大認知功能缺損:患者可能會過分強調自己的記憶力或認知能力下降,但這種表現可能與客觀測試結果不符。
- 在認知測驗中直接放棄:「不知道」可能成為患者常見的回答,即使在能回答的情況下也選擇放棄。
- 過度專注於身體不適:患者可能會過分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經常擔心生病並頻繁要求進行醫學檢查。
- 功能喪失無明顯醫學原因:表現出的認知或功能喪失,在醫學檢查中往往找不到明確的原因。
相比之下,真正的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其典型表現是緩發漸進的,患者可能會穿著不適切,但多會努力掩飾自己的認知缺陷,且在進行認知功能測驗時,他們通常會配合,甚至努力嘗試,儘管測試結果可能不佳。另外,可能間斷地抱怨身體不適,但很快就會忘記,甚至出現失語、失用或認識不能的情況。
針對假性失智症,張俊鴻說明三個常見治療重點,分別是:心理治療、血清素藥物、經顱磁刺激(TMS)。在治療假性失智症時,結合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創新的腦部刺激技術,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幫助患者擺脫老年憂鬱的同時,也讓家屬得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