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Z調查線/幼園遊覽車起火「23人成焦屍」 侯友宜兒子也殞命

分享:

1992年5月15日,台北市健康幼稚園的一輛遊覽車在路上突發火災,造成23人罹難,其中包括20名3至6歲的孩童、2名家長及1名教師,這起震驚全台的悲劇至今已過去31年,但當年的傷痛與教訓,依然深刻地烙印在社會記憶中。

健康幼稚園前往六福村進行戶外教學活動卻遇上火燒車。(圖/中天新聞)

當時,健康幼稚園的53名師生及家長搭乘一輛遊覽車,前往六福村進行戶外教學活動。然而,在行經桃園平鎮中興路時,車輛駕駛座後方的變壓器突然冒煙並起火,火勢迅速蔓延至整輛車。司機楊清友在火災發生後自己破窗逃生,被指控見死不救。車內濃煙瀰漫,乘客驚慌失措,逃生過程充滿混亂。雖然部分乘客在路人和教師的幫助下成功逃出,但大部分人因安全門無法開啟而被困車內,最終葬身火海。

司機楊清友在火災發生後自己破窗逃生,被指控見死不救。(圖/中天新聞)

在這場災難中,幼稚園教師林靖娟展現了無私的英勇精神。在火勢蔓延之際,她奮不顧身地將多名孩童從破碎的車窗中救出,但在最後一次試圖返回車內救援更多孩子時,不幸被困火海,與4名孩童一同罹難,其中包含了時任台北市刑大副大隊長侯友宜唯一的兒子侯乃維。

侯友宜在殯儀館認屍時悲慟表示:「我今天早上8點多把我的小孩送交給學校,我要學校還給我一個小孩子。」在救援現場,林靖娟老師以身護童,雙手環抱4名孩子,法醫相驗時甚至需將雙手掰斷才能分開她和孩子。林靖娟母親回憶:「第二次上去又叫了7個從窗戶逃出來,窗戶是怎麼逃?有一輛發財車路過,拿鐵鎚敲破玻璃窗,靖娟接了7個,第7個又抱給人家接,然後再回頭要抱那4個,砰一聲就爆炸了。」

林靖娟最後一刻仍以身體阻擋火勢,試圖保護孩子,法醫相驗時甚至需將雙手掰斷才能分開她和孩子。(圖/中天新聞)

根據法醫調查,她在最後一刻仍以身體阻擋火勢,試圖保護孩子。林靖娟的英勇事蹟感動了全國,她後來被追封為烈士,其牌位安放於忠烈祠,成為中華民國唯一一位非軍警女性烈士。

事後調查顯示,這場悲劇並非單純的意外,而是多重人為疏失所導致。遊覽車所屬的泰北公司使用老舊車輛,安全門損壞且未能正常開啟,滅火器也因過期而無法使用。此外,健康幼稚園違法超收學生,並未對租用的遊覽車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監理單位怠忽職守,也未能有效監管相關車輛與業者。

遊覽車燒成骨架,搜救人員在裡面尋找孩子遺體。(圖/中天新聞)

這起事件引發了社會對兒童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家屬聯合提告,包括遊覽車公司、司機、幼稚園及相關主管機關皆被追究責任。經過長達12年的司法纏訟,相關責任人最終被判刑。然而,對於罹難者家屬而言,任何判決都無法撫平失去至親的痛苦。一位家屬直言:「這不是意外,而是意內,是一連串大人的疏失。」

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不僅帶來了深刻的家庭悲劇,也促使政府與社會更加重視兒童安全議題。此後,教育部與交通部修訂相關法規,包括規範校外教學須租用3年內的新車、大型客車內電器設備需定期檢驗等。此外,由於林靖娟的犧牲,全台第一個專注於兒童安全的基金會「靖娟基金會」也應運而生,致力於推廣兒童交通與安全教育。

林靖娟的英勇事蹟後來被追封為烈士,其牌位安放於忠烈祠,成為中華民國唯一一位非軍警女性烈士。(圖/中天新聞)

然而,即便時間過去31年,這場悲劇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退。當年倖存的孩童,如今已成人,但心靈創傷依然存在。一位倖存者龔銘隆說:「自己活著,不只是為了我自己,更是為了那些未能活下來的同學們,我要替他們看完這個世界。」他的話道出了許多倖存者與家屬內心深處的情感。

侯友宜(左二)唯一的兒子也命喪這場意外,當時夫人情緒崩潰不已。(圖/中天新聞)

林靖娟的家人則選擇以另一種方式紀念她。她的房間至今保持原狀,她母親表示:「我曾夢見她帶著小孩回來,也夢見她的笑聲與身影。」1998年,林靖娟的塑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揭幕,以紀念她捨身救人的偉大精神。時任總統李登輝表示:「這不僅是對林靖娟英勇行為的致敬,更是提醒我們要時刻重視公共安全。」

侯友宜一家則以特別的方式緬懷獨子侯乃維。侯乃維在火災中罹難時僅3歲,他緊緊抱著林靖娟的大腿離世。侯友宜與妻子後來決定讓侯乃維認林靖娟為乾媽,希望兩人在天上能彼此陪伴。侯友宜表示:「這樣我們也比較放心,他在天上不孤獨,有媽媽照顧他。」

當年倖存的孩童,如今已成人,但心靈創傷依然存在。(圖/中天新聞)

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是台灣歷史上最慘痛的校外教學事故之一,它深刻揭示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提醒著我們,每一個政策與決策都可能影響無數家庭的幸福。31年後,我們應再次審視這段歷史,以免相似悲劇重演,並共同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互動式案件地圖 https://reurl.cc/2KjG7n (新推出!!)一鍵掌握重大案件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