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麗萍(中學教師)
本月稍早,《天下雜誌》公布「城市治理卓越獎」名單,其中桃園拿下1座首獎與2座優選獎,引起筆者的關注。在看過相關報導後,了解到這些榮譽背後,不僅顯示出桃園市政府對產業、環保與多元文化的深耕與創新,也突顯了經濟發展局在推動永續經濟與跨域合作上的獨特成效。
經發局以「豆渣新商機守護永續城鄉」計畫勇奪經濟成長組首獎,可說是本次的大亮點。傳統產業與永續經濟的結合,向來都是公部門與業界遇到的最大挑戰,大溪的豆干產業歷史悠久,但每天產生的600公噸豆渣廢棄物,過去常面臨高成本與環境負擔的處理問題,經發局透過與工研院合作,輔導業者進行技術改造,讓這些看似無用的豆渣搖身一變,成為高附加價值的食品原料或飼料。像是豆渣餅乾、植物肉等創新產品的出現,不僅拓展了產業應用,也成功實踐了循環經濟的理念,讓大溪豆干產業從傳統轉型為永續發展的典範。
除此之外,經發局還積極向經濟部爭取開發大溪科技園區,期盼解決未登記工廠的合法化問題,讓產業用地更加規範並促進在地經濟繁榮。筆者認為,這種結合政策資源、技術輔導與在地企業合作的模式,為其他縣市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參考範例。
除了經濟組的表現,桃園市環保局和勞動局的努力也同樣令人稱道。環保局的「桃園低碳指引下的活動減碳循環」計畫,不僅在環保組拿下優選,更開創了千人以上活動的低碳審查機制,讓循環經濟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到民眾生活中。而勞動局的「海納百川-成為移工的第二個家」計畫,從新移民的生活照護到文化認同的全面關懷,讓桃園的多元文化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現,也難怪能在社會進步組中贏得評審的青睞。
這些成果背後,筆者深感桃園市各局處的努力不可或缺。從經發局的技術創新與跨域合作,到環保局與勞動局的全面推進,這些創意與執行力讓桃園在多面向的城市治理中都展現了亮眼的成績。台灣是塊寶島,許多傳統產業正面臨著衝擊,希望各個縣市都能夠透過永續經營的結合,帶動各個領域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