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宜潔/綜合報導
「三高」不僅為中風兇手,竟還會引發帕金森氏症!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一般好發於50~60歲年齡層,至於50歲前出現則多與遺傳有關,但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不過,若患者中風後有「手抖不止」狀況,就要小心恐罹患帕金森氏症!
根據《潮健康》報導,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鄭智文醫師說明,帕金森氏症可能致病原因不一,其中有研究認為這和接觸化學藥品、重金屬等有正相關,像是長期在鐵工廠或清潔工廠接觸錳等金屬元素,就會有一定比例發生類似帕金森氏症症狀。
再者,「血管」問題引發帕金森氏症也相當常見!鄭智文解釋,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小中風」傷及大腦基底核,影響多巴胺分泌,事後恐會突然出現「手抖不止」等帕金森氏症症狀,尤其國人心血管疾病比例不低,因此中風損傷的大腦部份可能留下後遺症,需要長期以藥物控制。
鄭智文提及,帕金森氏症常見症狀口訣「TRAP」意指:T(Tremor)顫抖,尤其是靜止式顫抖,在停止時會手抖但動作時不會;R(Rigidity)僵硬,身體像齒輪般卡卡不順暢;A(Akinesia)為T+R合併,動作有遲緩現象;P(Postural instability)步態、姿勢不穩,最嚴重恐無法走路。
事實上,帕金森氏症病情多為漸進式發展:第一期為「半邊會抖」;第二期為「兩側肢體症狀」;第三期為「步態不穩」;第四期為「走不動、站立難」;第五期為「完全臥床」。隨著病情進展,患者狀況將越來越差,因此適當保養及藥物治療可延緩惡化,同時也建議應避免激烈運動。
究竟該如何減少帕金森氏症風險?鄭智文對此提醒,臨床上不少患者中風後出現帕金森氏症症狀,且大多有一定年紀、合併各種慢性病等問題,因此建議有慢性病族群應妥善控制三高、維持良好飲食習慣、減少接觸化學物質,才能有助於減少罹患帕金森氏症風險。
若出現相關症狀,亦或懷疑為帕金森氏症時該怎麼辦?鄭智文建議,患者可先至神經內科就診,因部份疾病症狀與帕金森氏症類似,故應經由醫師檢查、用藥,進一步確定是否為帕金森氏症。尤其民眾若發現手抖、行動遲緩時,最好及早就診治療。
【更多中天快點TV報導】
▲三立大洗牌?資深主持人「無預警請辭節目」:明天就是最後一天!
▲詭異平躺路上狂飆!沈可婷深夜回家撞飛「蚊車黨」釀8死…玩命騎法畫面曝
▲正妹志工淪發洩工具人?大秀「傲人車頭燈」防疫 她46字曝「邊PCR邊幫院長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