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案例拖垮醫療量能!醫曝「重症死亡率高真的不意外」:病房分類是關鍵

分享:

記者程曄/綜合報導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31)日在 Facebook 發文指出,有5種案例都因為其他疾病纏身,遲遲不就醫等到驗出陽性送醫便直接住進隔離病房,導致醫療能量被吃光。也表示「目前重症確診死亡率高真的不意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31)日公布的確診案例中,新增190例中重症,其中有1名重症為1歲男童。蘇一峰在臉書貼文中提到,現在有5種案例,導致COVID-19專責病房已經變成不分科疑難雜症病房,因此重症確診死亡率高真的不意外。

他列出5項案例如下:
案例1:膽結石平常不處理,現在膽囊炎想開刀處理,結果驗出陽性
案例2:臥床褥瘡感染流膿,送到醫院想治療,COVID-19驗出陽性
案例3:腎結石沒處理併發感染,COVID-19驗出陽性
案例4:血糖控制不好,COVID-19驗出陽性
案例5:年輕人沒打疫苗感染也不吃藥,喘起來到急診,COVID-19驗出陽性,X光嚴重肺炎

蘇一峰指出,各種數不清的疑難雜症,只要一驗出新冠肺炎陽性就會送到隔離病房,「把醫療能量吃光光」。而案例5就像顆大炸彈躲在一群掩護中,其他要開刀的疾病也因為新冠肺炎而延後開刀治療,因此死亡率就大幅升高了。他也提醒大家,「平時要把身體顧好」、「這陣子沒確診住院要等很久」、「有確診住院也要再等PCR陰性」。

醫生陳志金表示,和鄰近國家相比台灣的死亡率是最小的。(圖/翻攝自ICU醫生陳志金臉書)

而ICU醫生陳志金則在臉書發文表示,若以Omicron發生率、死亡率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是最小的。韓國的發生率有227.9%,死亡率有2.4%;日本的發生率有37.3%,死亡率是0.6%。台灣目前的發生率為46.2%,死亡率只有0.2%。

陳時中在記者會中強調,台灣疫情的發展現在只到一半,拿國外的狀況來相比不見得完全合理,但可以看出來「目前來看,我們的死亡率並沒有比較高」。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