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在立法院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爭議延燒之際,決定在釋憲結果出爐前,先統一刪減各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25%,此舉引發地方政府強烈反彈。根據統計,此次刪減金額以屏東縣52.5億元最高,其次為高雄市51.9億元,台南市51.7億元位居第三。

高雄市長陳其邁22日受訪時表示,高雄市在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時增幅已是全台最少,這次一般性補助款又是刪減最多,「增加最少、刪的最多,對於我們高雄整體社福、公托、長照等業務,可以說是影響非常巨大,可以說欲哭無淚。」他特別指出,高雄市65歲以上長輩已超過20%,比台中多了8萬名長輩、比桃園多了18萬名長輩,人口結構老化問題在南部縣市相對嚴重。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主計總處是按照立法院通案通刪的方式,統一比例刪除各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她進一步說明,政院已估算過,各地方政府有足夠的歲計賸餘或舉債空間可以支應,如果真的不足,中央仍可提供協助。
新北市長侯友宜則直言「刀刀到位」,痛批中央未與地方協商,預算刪減已對社福、教育與警消基礎建設造成重大衝擊。台北市財政局則表示,此舉已違反新修《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補助款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1年度預算之規定。
屏東縣長周春米直指「始作俑者是立法院」,呼籲立法院「要三思,不要再鬧下去了」。苗栗縣長鍾東表示,這是中華民國遷台以來首次發生中央砍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的情況,應該由中央邀集地方一起討論。

各地方政府紛紛提出因應措施,基隆市表示將以舉債方式維持2025年市府總預算的執行完整性;新竹市則強調將先以自有資金審慎調整支應;雲林縣要求各局處進行30%的預算控管,但對於公務人員薪資及弱勢團體的社會福利政策和教育預算等,維持「一毛不減」的原則。
以下為各縣市回應:
基隆市(刪減24.3億):市長謝國樑認為,不符合立法精神,因此市府將以舉債方式維持2025年市府總預算的執行完整性。
台北市(刪減37.9億):市長蔣萬安表示,北市因此減少了37.9億補助,「這一刀直直砍向對市民最實質的照顧,違法刪減的後果就是人民受罪。北市財政局長胡曉嵐22日表示,將發函給行政院,要求行政院務必依《財劃法》編列補助款。
新北市(刪減30.4億):市長侯友宜直言「刀刀到位」,痛批中央未與地方協商,預算刪減已對社福、教育與警消基礎建設造成重大衝擊。他呼籲中央應審慎檢討、體察民苦。
桃園市(刪減20.6億):市府表示深感遺憾,所減少的補助款,市府會根據歲出項目性質進行適當調整。
新竹市(刪減9.8億):市政府強調,將先以竹市自有資金審慎調整支應,並視情況採取必要的管控措施,且各局處亦將撙節開支。
苗栗縣(刪減28.1億):縣長鍾東表示,這是中華民國遷來台灣以來,首次發生中央砍地方一般性補助款,應該由中央邀集地方一起坐下談。
台中市(刪減32.4億):市長盧秀燕22日北上出席行政院會,於會中提出四大理由,強調一般性補助款是法定預算,否則將影響地方推動教育、社福及基礎建設,這都是民眾最需要的預算,盼行政院審慎思考處理。
彰化縣(刪減51.7億):縣長王惠美表示,影響縣民權益甚鉅,原定歲出預算恐難維持縣政運作,已要求各局處自行盤點及檢討原編計畫,並撙節各項開支,但非長遠之計。
南投縣(刪減35億):縣長許淑華表示,減列數佔全縣總預算歲入總額比例高達10%,為本縣財政規劃帶來衝擊,為維持縣政推動及照顧民眾權益,縣府團隊啟動調整方案,提出四大因應作為。
雲林縣(刪減37.6億):縣府表示,請各局處進行各項業務30%的預算控管,但對於公務人員薪資及弱勢團體的社會福利政策及教育預算等,一毛不減,其他各局處以輕重緩急作調整。
嘉義縣(刪減35.3億):縣長翁章梁表示,會持續向中央表達關心及憂慮,並嚴守財政紀律,祈縣政能夠繼續穩定推動,照顧縣民權益。
台南市(刪減51.7億):市長黃偉哲批立院亂砍預算害苦地方;未來市政會做出相對應調整,量入為出。
高雄市(刪減51.9億):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雄市被刪減約52億元,為六都最高,將嚴重影響市政推動與市民權益,對高雄很不公平。
屏東縣(刪減52.5億):縣長周春米直言「始作俑者是立法院」、「請立法院要三思,不要再鬧下去了」
花蓮縣(刪減26.5億):縣府表示,財主單位正盤點是否能以歷年謄餘款支應,若真的不夠不排除借款因應。
台東縣(刪減22.7億): 縣長饒慶鈴坦言將大幅衝擊台東縣政與財政,其中不僅中低收入家庭、兒童及身障者的生活等補助「發不出來」,民間救難團體保險費、長者健康檢查、重陽禮金、預計新建的縣立幼兒園等皆受嚴重影響。
宜蘭縣(刪減25.6億):縣府指出,將直接衝擊宜蘭縣須優先支應農民健康保險、國民年金、老農津貼等法定義務支出、必要社會福利支出等等,連縣府既定的重大建設也將面臨停擺,嚴重打擊縣政穩定與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