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大陸解放軍一連2天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2日更是直接宣布行動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陸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指出該代號有3個含意,即對台獨的「雷霆之怒、雷霆之勢、雷霆之威」。

2024年大陸解放軍實施「聯合利劍」系列演習,陸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說明,「聯合利劍」是對台獨分裂分子的強力震懾,2025年4月2日又開展「海峽雷霆-2025A」行動,就是針對賴清德「出格言論」及謀「獨」行徑又1次有力反制。而行動代號的變化,意味著解放軍遏止台獨的軍事選項十分豐富,對賴清德和台獨分裂勢力「聽、令、瞰、打」,有如懸在「台獨」頭上的1把利劍和重錘,隨時給予「雷霆猛擊」。
孟祥青表示,「海峽雷霆」代號可解讀出3種含意:
1、雷霆之怒。孟祥青說,賴清德上台後,仍頑固堅持台獨路線,猖狂挑釁一中原則,把台灣民眾綁在「謀獨」的戰車上,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的境地,是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危險製造者」,更是喪心病狂的「戰爭製造者」,這「雷霆之怒」便是燒向台獨分裂勢力的熊熊烈火。
2、雷霆之勢。孟祥青表示,具體就是形成對台灣聯合封控、阻隔,按一中原則管控台島,多軍兵種、多方向施行空中截擊、對海突擊、對陸打擊,使用「大殺器」讓台獨分裂分子跑不掉,同時外援無法進入台灣,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台獨分裂分子的「脖子」越勒越緊。
3、雷霆之威。也就是向台獨分子「立規、立威」,示警島內民眾充分認清台獨分裂言行的迷惑性、蠱惑性和危險性,和台獨分子劃清界線。
孟祥青說,陸方軍事懾壓並非針對台灣民眾,但「賴清德之流」不斷「謀獨」挑釁,最終受害的還是島內的老百姓。在解放軍壓制下,台灣一旦失去海上供給線,不僅民生資源快速消耗殆盡,社會秩序也會陷入混亂,「所以希望台灣同胞要擦亮眼睛,認清支持『台獨』分裂分子就是助紂為虐,作繭自縛」。他強調,現在有了「2025A」,後續就會有B、C、D,但「不會無限期延續下去」,只要台獨分裂分子膽敢越線,大陸解放軍就會以雷霆之姿出手,重錘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