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易造成低血糖! 專家曝有「這些症狀」應立即補充糖分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50歲李小姐在等候看診時,敲門詢問護理師是否可以先看診,表示她人有手抖、頭暈不適、冒冷汗等,回想可能是為了要抽血做檢查,已空腹一整天而出現不舒服現象,護理師緊急給予糖果與協助進食,症狀才緩解,護理師立即給予衛教”空腹低血糖”原因、症狀與處理方式,李小姐表示此次經驗有驚嚇到。

低血糖時應立即補充糖分。 (圖Pixabay)

低血糖時應立即補充糖分。 (圖Pixabay)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家醫科醫師莊雅芬表示:「低血糖是血糖降的太低,無法供應身體細胞在正常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低血糖的危害更甚於高血糖,因為低血糖是無預警突然發作,需及時救治將血糖升高,否則嚴重低血糖可能致命,會產生永久性腦損傷及後遺症,例如記憶力喪失、學習能力差等,所以不可忽略低血糖帶來的危險。血糖值小於70mg/dl稱為血糖過低,而低血糖也區分成輕度(<70mg/dl)、中度(<50mg/dl)、重度(<30mg/dl)等3種,其反應症狀也會不同,特別是重度低血糖可能出現昏迷或喪失意識等危險狀態。

低血糖產生主要原因有:運動、藥物及飲食等所造成,而空腹低血糖造成的原因為禁食時間過長或延誤用餐時間,低血糖的症狀有手抖、心悸、冒冷汗、頭暈、顫動、脈搏加速、皮膚溼冷、臉色蒼白、有飢餓感、思想緩慢、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全身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運動不協調、昏迷等,低血糖的症狀因人而異,而每次發作可能也會有所不同表現。」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呂怡蓉表示: 「當出現低血糖不適症狀時,如個案為意識清楚狀態,可採15/15法則,立即進食含15g易吸收的糖份食物,如3顆方糖或120-150cc含糖飲料(果汁、養樂多、汽水),15分鐘後測量血糖,若血糖仍低於70mg/ dl或症狀未改善者須再吃一次15g含糖食物;但若個案為意識不清狀況,須將頭部側放,使用一湯匙糖漿、蜂蜜或葡萄糖膠,擠(灌)入牙縫中或塗抹於嘴巴,並按摩臉頰幫助吸收,立刻送醫,或如家中有升糖素者須即刻施打升糖素,立即就醫。」

護理師呂怡蓉提醒民眾,如需空腹抽血或做檢查時,要小心過度長時間禁食,建議隨身攜帶含糖食物,如發生低血糖時即可食用與立即處理,避免低血糖發生的風險與傷害。

  • 資料來源: 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